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则羔利

则羔利

朝鲜语音译。即朝鲜族男、女穿的短上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均为斜襟,无纽扣。穿时,将前襟交叠,以长布带在一旁打结。男子上衣较女子的长些,袖口也宽。女子的上衣较短,仅及胸部。袖子在肘关节以下为上宽下窄。在袖口和衣襟上还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系的长布带也多为红、紫、蓝色绸制飘带。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袖口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蒙古势力的入侵,受元代服饰影响,袖口逐渐变窄,直至今日。现在,男子已不穿此衣。

猜你喜欢

  • 哈尔噶里克

    即“哈尔哈里克”(1642页)。

  • 駃騠

    匈奴名马。《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駃騠,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

  • 辽圣宗

    见“耶律隆绪”(1320页)。

  •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

  • 迭州

    见“叠州”(2416页)。

  • 麦斯伍德

    1888—1951民国时期新疆官僚、泛突厥泛伊斯兰主义者。新疆伊犁人,出身富商,维吾尔族。青年时求学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医科大学。1915年回国办学,宣传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想,主张一切操突厥语的

  • 渔潭会

    白族传统的秋季物资交流大会。仅次于春季的大理三月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洱源县邓川沙坪渔潭坡举行,历时五至七天。该地为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亦是水陵交通要冲。八月为洱海渔汛期,又是农村牧副业丰产季节

  • 祭龙

    旧时德昂族民间祭祀活动。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夏历三月由佛爷择吉日举行。是日,全寨老少集体前往寨外清水池边,杀鸡、猪祭祀。佛爷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龙,待群众到齐,点燃香烛,然后诵经,并把画有龙的

  • 阿萨兰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伏俟城

    古城名。吐谷浑王国都城。“伏俟”,吐谷浑语,意为“王者”,即“王者之城”。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铁卜卡古城,位于布哈(喀)河河口附近,南依石乃亥北山,北临切吉河。梁大同六年(540),吐谷浑夸吕可汗营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