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婚制

内婚制

亦称“族内婚”。一种只能在一定社会集团内缔结婚姻关系的制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不断演化残存至现代。族内婚通常指部落内婚。血缘家庭阶段,男女在群体内按一定的血缘和规范婚媾。氏族制时期通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以保持部落血统的纯洁,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内婚界线被突破,并因受民族、宗教、等级或阶级、血缘观念、传统与风俗、地理环境等影响,内婚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变化。中国各民族中的兄妹配婚传说,是对血缘内婚的追忆。近代怒族、傈僳族保留着亚血缘内婚的习俗。基诺族由血缘内婚演变为村寨内婚。珞巴族实行部落内婚。达斡尔、朝鲜、锡伯、塔吉克、塔塔尔、羌、回、拉祜、瑶、德昂、畬、京、僜人等族,一般实行民族内婚。苗族则严格限制在本民族本地区、同一服饰的族体之间婚配。满、蒙古和侗族,历史上曾实行内婚与外婚多次交替,或内婚与外婚相杂。维吾尔、乌孜别克、保安、东乡及甘青两省的回族,不但禁止本族人与非伊斯兰教徒结婚,有的甚至实行教派、门宦内婚。景颇、傣、普米、珞巴、藏、羌和凉山彝族,盛行等级或阶级内婚。内婚制与外婚制是相对应的术语。每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时期实行族内婚,一段时期又实行族外婚,或一主一次,内外相杂。

猜你喜欢

  • 渤海乐

    唐代渤海王国乐曲的总称。乐谱皆已失传。据日本古籍载,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渤海文王大兴三年,一作四年),渤海使已珍蒙在日本演奏“本国乐”,引起日本朝廷重视,不久即派内雄专赴渤海学习,渤海乐遂

  • 三河王

    十六国时期后凉创建者略阳氐豪吕光的称号。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吕光据凉州、河西之地,建立后凉。后凉太安四年(389),称三河王。三河究系指汉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之“三河”,抑或指吕光所置三河郡(治

  • 比六干

    见“叱六于”(543页)。

  • 河姆渡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期越族先人居址之一。分布于今浙江杭州湾宁绍平原东部地区。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首次发掘。共分4个文化层,最早距今7000年。遗址出土有骨、石、木质的各种生产工具数千件。在第四文化层中发现有米粒

  • 太禧院

    即“太禧宗禋院”(275页)。

  • 博尔忽

    ?—1217蒙古国大将。又译孛罗忽勒、博罗浑、钵鲁欢、孛罗浑、博鲁温等。许兀慎氏。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1197),主儿乞部亡后,被铁木真(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充当“那可儿”

  • 泥利可汗

    ①(?—601) 隋代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氏。鞅素特勤子。隋开皇七年(587),阿波可汗大逻便为叶护可汗所擒,族人拥其为汗。九年,隋朝灭陈朝后,曾与大义公主(即北周千金公主)合谋,图反隋,未果。仁寿元年

  • 塔勒纳沁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蒙古语,“旷野有鸦”之意,或云意为“果子沟”。维吾尔语称此地为塔什伯拉克,意思是“石庙”。又名沁城。今新疆哈密县沁城。清朝设绿营塔勒纳沁管屯都司于此。

  • 牦牛山

    山名。又作旄牛山、髦牛山。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西昌市与雅砻江中游之间。古代居住于此山周围的一些部族,如髦牛种、越羌、旄牛夷等,就是以其命名。

  • 丹鹏晏

    ?—1911辛亥革命志士。河南省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一。河南开封人。回族。幼家贫,当澡塘堂倌时,即参加反清秘密组织“仁义会”和同盟会。后任区分部领导。辛亥河南冈盟会组织起义前,率区分部成员500余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