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

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

1934年7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县铅厂坝召开第一次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到会代表135人。大会通过决议6项,其中之一为《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黔东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完全接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态度,特别反对国民党军阀白崇禧、王家烈、陈渠珍等对于苗族的屠杀,因此,对居住在贵州、湖南、四川境内之苗族,决定以全力帮助他们得到解放与自由”。为此,代表大会决定如下政治纲领:联合苗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和土司的压迫;帮助苗族人民建立苏维埃制度的自治区和建立苗族人民的工农红军;没收一切地主豪绅的土地和国家的土地(如屯田)给贫苦的苗族农民;用苗族自己的语言文字,发展苗族的文化;取消国民党军阀的一切苛捐杂税;苗族与汉族的工农群众,建立亲密的联合;在苏区的苗族工农群众,完全享有苏维埃公民的一切权利。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这项决议。

猜你喜欢

  • 干将

    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冶匠。善长铸剑,与越国著名冶匠欧冶子同师。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欲称霸中原,积极习武,但缺宝剑。与妻子莫耶请来三百童男童女鼓囊装炭,为吴王阖闾铸成雌雄二剑,雄剑曰“干将”,雌剑称“莫耶”。

  • 张汝霖

    ?—1191金朝大臣。字仲泽。渤海族遗裔,尚书令※张浩子。少聪慧好学,被父誉为家中之千里驹。贞元二年(1154),赐进士及第,历迁左补阙、大兴县令、礼部员外郎、翰林待制。大定八年(1163),改刑部郎

  • 述宁

    见“耶律昭”(1303页)。

  • 北丁零

    丁零之一部。三国时,丁零除一部分西迁和南移外,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以南、匈奴以北,仍有丁零居住,史称为北丁零,而称康居以北丁零为西丁零。参见“丁零”(13页)。

  • 清平官

    唐代南诏职官称谓。为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凡置六人”;依《新唐书·南蛮传》,为3人,“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

  • 曲吉札巴班觉

    ?—1738清代青海郭隆寺活佛。为郭隆寺(后称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即王呼图克图一世。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寺村。初在郭隆寺学经,参加巡回辨经,敏于思索,取得“格西”学位。康熙五十五年(1

  • 甘父

    汉朝官员。胡人,俗称胡奴甘父。堂邑氏,故又称堂邑父。素以善射闻名。建元二年(前139,一说三年),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欲约大月氏王夹攻匈奴。途中历经艰险,常射禽兽充饥。道经匈奴,被俘执,滞居

  • 秃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源于内蒙古境内虎图山之西麓和克什克腾东北哈尔喀那太山北麓,与古尔图河和阿尔达图河合,西北流,经乌珠穆沁右翼北境,为阿达可池。清代迄今,沿河为克什克腾、乌珠穆沁等旗游牧之

  • 香巴噶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玛尔巴弟子琼波南交创建,其系一瑜伽行者,在后藏香曲河流域建寺传法,因以得名。其弟子建桑顶寺和葭寺,形成两个支系。该派以胜乐、喜金刚、摩诃摩邪、集密及怖畏金刚等五部本续(密宗)为主要法

  • 马发发漏

    高山族语音译。旧时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一种协作组织。由若干户自愿组合而成,凡参加者不论该户土地和劳力多少,农忙时均需将全部劳力投入生产,共同协作。后来发展为每户只出一个劳力轮流互助,成了一种换工组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