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共耕制

共耕制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大体分为伙有共耕和私有共耕两种:伙有共耕,土地属伙有,包括原属氏族或家族分割成为几户所有的集体耕地、家族成员几户联合开垦的荒地和几户合伙买进的土地等等,他们共同耕作(开始并不计较各户所出劳力多少,后来有些变为各户对等出劳力,但对劳力强弱仍不计较),种子按户平摊,收获均按户平均分配;私有共耕,土地属各户所有,但不分占地多寡,合伙耕作,生产费用平摊,以户为单位平分产品。这种协作生产方式早期完全基于互助性质,依然体现出原始公有制的特点。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差别扩大,一些富裕户在共耕组织中,利用多出土地或生产费用而少出劳力或多分产品,对缺地户和贫困户进行剥削,失去了原有的互助性质。

猜你喜欢

  • 玉努斯

    ?—182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吐鲁番人。札萨克郡王伊斯堪达尔子。嘉庆十六年(1811),受命袭父爵,进京朝觐。十八年(1813),因私遣人向浩罕馈赠礼物,并密许其在喀什噶尔(今喀什)设立哈孜(哈子

  • 绳地人

    清初京畿单身(无地)汉人投充旗下当差者之称。按照清政府规定,单身投充者每人给“一绳”之地。嘉庆《清会典事例》卷905《内务府·屯庄》项下载:“带地来充者,为投充人;单身投充愿领地纳银者,每给一绳地(合

  • 额敏和卓

    ?—1777清代新疆吐鲁番郡王。维吾尔族吐鲁番大阿訇尼雅斯和卓子。世居鲁克沁。初隶准噶尔。康熙五十九年(1720),投附清朝。雍正四年(1726),清军撤居哈密,以吐鲁番给策妄阿拉布坦,受命辖鲁克沁众

  • 察刺秃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察尔图山卫。永乐六年(1408)正月,与秃都河等七卫同时设立。宣德元年(1426)二月,首领撒里本等三人来朝,愿居京自效,命为千户等官。今人考在今吉林省海龙县西察尔图

  • 混同江

    古水名。辽太平四年(1024)圣宗诏改鸭子河为混同江,始见其名。辽与金初仅指鸭子河(今北流松花江下段与东流松花江上段),后指今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清代指今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后之黑龙江流段。另说,《松漠

  • 宁令哥

    1034—1048又写作宁凌噶、宁凌哥。党项人。西夏景宗元昊子,野利后所生。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十二月太子宁明死,翌年立为太子。十年(1047),父元昊夺取其未婚妻没�Ȼ

  • 土知州

    官名。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世袭土官。以当地豪强为之(直隶州视如府,属州视如县),秩从五品。掌本州军民事务。颁给铜印、诰命、冠带。使其保持故俗,谨守疆土,抚绥土民,缉捕盗贼,进贡物,纳租赋,供征调,助

  • 韦州城遗址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大罗山东麓。西夏景宗李元昊时期(1032—1048)所建十二监军司之一静塞监军司驻地。毅宗李谅祚于奲都六年(1062)改名祥祐军。城呈方形,东西长571米,南北宽540米

  • 肇州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 蒲察贞

    金朝将领。女真族。姓蒲察。泰和六年(1206),以元帅右都监随平章政事、仆散揆迎战宋军。八月,败宋将程松军于方山原,九月,取和尚原、龙门关,修复阁道,追败宋军干小关,斩宋将杨廷。十月,率岐、陇兵1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