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诏

六诏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及鹤庆、剑川一部分)、邆赕诏(今邓川县境)、浪穹诏(今洱源县境)、越析诏(今宾川县境)、蒙舍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半及南涧彝族自治县一部分)。《通鉴》据《云南别录》,六诏作: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样备、越澹。今人研究认为“蒙越”相当“蒙巂”,“样备”相当“施浪”,“越澹”相当“赕”。初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各有其长,故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诏在诸部南,故又谓之南诏。唐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南诏主皮逻阁在唐支持下相继兼并六诏,形成为统一势力。

猜你喜欢

  • 剪头仡佬

    古族名。以男女皆蓄发寸许而得名。其称始见于明代,清与民国因之。今统称※仡佬族。多分布于贵州新添(今贵定)、施秉、黄平、安顺等地。其民嗜酒。人死则积薪焚之。男女皆勤于耕作。

  • 海外

    古代对古九州以外地区的泛称。《诗经·商颂·长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刘向《说苑·辨物篇》:“八方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先秦文籍《山海经》亦用《海外北经》等记载中原

  • 图布德尼玛

    参见“珊瑚串珠”(1562页)。

  • 别乞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匐”,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

  • 精奇里江

    古水名。一作锦衣里江、净溪里江;“里”,一作“哩”;、江”,满语作“乌喇”。因水色黄(索伦语和满语谓“黄”为精奇里,旧亦有说“精奇里”为满语“盛哉”之意)得名。黑龙江北岸最大支流,前苏联称结雅河。源出

  • 东钁里

    “钁里”,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名。东钁里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是宫下另有一抹里称“西钁里”。又,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径名“钁里

  • 盅碗舞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一般由妇女独舞,通常是在节日宴会上即兴表演,在酒酣兴足时,头顶碗,双手执酒盅,敲起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即席翩翩起舞,击盅声与优美的扭肩、甩手动作,表现了欢快、喜悦、柔

  • 伊斯哈提

    维吾尔语音译。解放前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宗教负担。系指人死后送给伊玛目的钱物。

  • 毗舍邪

    即“毗舍耶”(1649页)。

  • 黄教

    参见“格鲁派”(18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