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公廨

公廨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一些重大祭祀,也在此举行。夜间有听差在此值宿,一些未婚少壮男子也常来住宿,故有汉人名之曰“公馆”。也有文献称之为土官名之一,专门负责处理日常公共事务者。

猜你喜欢

  • 田元

    即“田玄”(560页)。

  • 报匣

    清代传递机密公文的匣子。亦称折匣。长8寸8分,宽4寸4分,高1寸5分,配以特制铜锁。凡准予送奏折的督抚大臣等,皆赏给此匣,如赏发驻藏大臣匣子1个。官员升调,随身带走,接任官员未经赏给此匣者,可奏请赏给

  • 回离保

    ?—1123辽末大臣、奚王,又称铁骊王。又作回离不。一名翰,字挼懒。奚族。奚王忒邻之后。善骑谢,矫捷而勇。辽道宗大安(1085—1094)年间,补护卫,迁铁鹞军详稳。天祚帝,天庆(1111—1120)

  • 答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塔剌赤”、“塔剌斥”、“塔儿赤”等。意为“掌酒者”。《元史·兵志》:“掌酒者,曰答剌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据《元史·舆服志》,在殿上执事中有答剌赤20人。另于

  • 南阳郡

    古郡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汉时辖境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地区。其后渐缩小。隋初废。大业(605—618),唐天宝(74

  • 拔酌

    见“颉利俱利薛沙耽弥可汗”(2166页)。

  • 代善

    1583—1648清初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序称大贝勒。明万历在三十五年(1607),与兄褚英、叔贝勒舒尔哈齐等统兵接取东海瓦尔喀斐悠城降

  • 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代土司名。《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1327),“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二年(1331),改为八百等处宣慰司。其地在八百媳妇国境内,今泰国北部清莱、昌盛附近。为傣(泰)

  • 元遥

    北魏宗室。字太原。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子推次子。以左卫将军从孝文帝南征,封饶阳男。景明(500—503)时,出任镇军将军、冀州刺史。为诸胡造籍,又令征税以充军用。胡人告之,遂坐除名,后昭雪为中

  • 阿真

    即“额真”(25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