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傈僳族家长奴隶制

18至19世纪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发展起来的早期奴隶制社会形态。20世纪初整个怒江地区约有奴隶3000余人,其来源主要通过收养、掠夺、买卖或人身抵债等方式,以童奴和年青女奴为多,大都以养子或养女身份出现在家庭中,称蓄奴主阿爹或阿叔。通常与蓄奴主同起居、共饮食,蓄奴主是在亲属关系掩盖下对奴隶进行剥削,奴隶除了从事田间劳动外还要担负各种家务杂役,但主人一般不脱离劳动。奴隶在家庭及社会地位虽然比较低,时遭主人打骂,但主人对奴隶没有生杀予夺之权。某些具有真正养子、养女身份者,主人得为其成家立室,甚至能继承部分主人财产。对一般女奴出嫁,主人要索取聘礼;也为男奴娶妻,婚后给予小块土地令其分居,但得继续为主人劳动,且所生子女,仍为家奴。由于分居奴占有一定生产资料,成为半独立的劳动者,他们交纳一定赎身银后可以成为自由农民。属债务奴隶者,在债务清还后即可摆脱奴隶身份。20世纪初,在云南地方政府殖边队武力强制下,当地大部分奴隶均被释放,及至解放前夕,只有少数头人或个别富户畜养奴隶。

猜你喜欢

  • 都儿鲁斤

    蒙古语音译,又作迭儿列斤、迭儿勒斤、迭儿列勤,意为“一般的”。蒙古的一支,故亦称“迭儿列斤蒙古”。同尼鲁温蒙古同源出于额儿古涅昆捏古思、乞颜两始祖。主要包括兀良哈、弘吉剌及其分支许兀慎、逊都思、伯岳吾

  • 承天太后

    见“耶律普速完”(1328页)。

  • 仙米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门源县城以东,东至多隆水与珠固部落相邻,西界加多部落,南接互助县,北临甘肃省永昌县。下辖哈力河、本加、完改、宗哇、苏科诸小部落。千户住格鲁派寺院仙米寺。原为加多部落所辖小部落之

  • 可里踢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喀勒达所。永乐四年(1406)正月设,以巴图布哈等为千百户。清代喀勒达山在珲春城(今吉林省珲春县)东80余里。

  • 结约其约

    藏语音译,意“有生有死”,西藏牧区牲畜租赁形式之一。其中以牦牛租赁者,又称“协”。与“结美其美”对称。其特点是“租赁关系不限于封建领主与牧奴之间,大都为出租、承租双方自愿,均以实有牲畜为基数,遇灾害死

  • 达赖喇嘛六世

    见“仓央嘉措”(321页)。

  • 斜仁柱

    即“仙人柱”(571页)。

  • 八思哈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

  • 吐鲁番出土文书

    书名。共8册。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等编。1975年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方人力,组成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在新疆博物馆已将绝大部分吐

  • 唾契汗

    见“契汗”(15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