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傅鼐

傅鼐

?—1738

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字阁峰。初官侍卫、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雍正三年(1725),由兵部右侍郎调盛京户部侍郎。任内请选户部贤能章京协办盛京仓监督,以稽出入数目情弊、防止亏缺,被采纳。同年,因交结、庇护隆科多,收受浙江粮道江国英贿银万余两,发遣黑龙江。九年(1731),召还,授参赞大臣,赴北路军营协助大将军马尔赛。十年(1732),喀尔喀亲王策凌于额尔德尼昭败小策凌敦多布,致其军遁至推河。他力主合击,马尔赛持不可,乃自率军追击,得辎重、牛羊以万计。十二年(1734),同内阁学士阿克敦宣谕噶尔丹策零,历时半载,划定其游牧界。十三年,署兵部尚书,寻授刑部尚书兼理兵部。乾隆元年(1736),请简熟悉律例大臣修改《法律集解附例》,辑纂成书颁行以昭划一;后以勒借商银,夺官。旋署兵部尚书。二年,授满洲正蓝旗都统。三年,因违例误给署参领和德等俸,被发往军台。

猜你喜欢

  • 阿比

    珞巴族崩尼、崩如、纳等部落对被奴隶主占有人身和劳动成果的奴隶的代称。又作木楞阿比,珞巴语音译,意为“枕头”、“垫枕人”。原专指男奴隶,后“巴列”女奴隶亦俗称“阿比”。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包括直接由

  • 亦马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马剌山卫、尼玛拉卫。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与双城等4卫同时设立。卫治在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北野马山一带。宣德四年(1429)二月,与兀者等卫遣人来朝,奏言诸卫

  • 胡石改

    金宗室。女真族。完颜氏。从阿骨打攻宁江州,败辽兵于达鲁古城,破辽帝亲兵,皆有功。与兄实古乃败辽兵,取济州。从攻克春州、泰州城,降其境内诸部族。追辽天祚帝至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获其宫人及辎重

  • 升允

    1858—1931清朝大臣。字吉甫。号素庵。蒙古镶蓝旗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三十年(1904),调察哈尔都统。次年,任陕西总督

  • 柴火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 谢匮可汗

    隋末唐初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达头可汗玷厥孙,咄陆(又作都六)之子。原是西突厥小可汗。隋大业五年(609),炀帝西巡时,遣使求婚,继受隋臣裴矩诱纵,攻其侄泥撅处罗可汗,迫之退守时罗漫山(今新疆哈密北

  • 布浑察儿

    即“食不兀勒札儿”(1706页)。

  • 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纳西”、“纳”、“纳汝”、“纳日”。他称“摩沙”、“末些”、“么些”等。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盐源、盐边、木

  • 蒙额勒多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蒙古勒多尔部、蒙科尔多尔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距喀什噶尔100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辖。

  • 毛拉·比拉勒

    约1823—1899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