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倒喇

倒喇

辽、金、元、明、清时代在中国北方各族中流行的一种歌舞杂戏。亦作��喇。蒙古语称其艺人为倒喇黑赤或倒喇赤,汉译作倒喇金、倒儠匠。沈榜《宛署杂记》云:“弹唱人曰倒儠匠”。一说源于唐、宋时代的“参军戏”,由参军、苍鹘两角色作滑稽诙谐之表演。后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中流行,辽宴宋使即有此类杂戏。金中都、元大都(均为今北京)颇盛行,吴长元《宸垣识略·识余略》称:“��喇金,元戏剧名也,似俗而雅”。明代,北京一带将倒喇金作为弹唱人之代称。清前期,仍在北方流传,清初人朱彝尊(号竹��)、查慎行(晚号初白老人)、陆次云等均有观倒喇诗传世。清中期以后,渐失传,成为绝响。其戏犹今蒙古族之盅碗舞、汉族之莲花落。演出时,人数不等,有琵琶、虎拨思、胡琴、秦筝等伴奏,舞蹈者头顶双碗,碗中点灯,使之摇动,似坠非坠,口噙湘竹击拍,边歌边舞边耍杂技。歌声悠扬,忽悲忽喜;舞蹈千姿百态,如“回风滚雷”,技艺惊四座,观众不胜情。是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共同创造的一朵艺苑奇葩。

猜你喜欢

  • 大方彝汉双碑

    明代彝族文物。碑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彝文、汉文两块碑分开并立,彝文碑上刻彝文1922字,汉文碑上刻汉文2364字,是现今发现的镌刻彝文最多的碑石。

  • 六字真言

    藏传佛教咒语名。藏语称“嘛呢意珠”。即“观音六字明咒”。六字即“唵、嘛、呢、叭、咪、哞”。源自梵文。唐代已被吐蕃尊信,敦煌石窟题记中到处可见。或书于寺院,或刻之于石,铸之于金属器皿,印之于布、纸,或藏

  • 大象

    北周静帝宇文衍(后改名阐)年号。579—580年,凡两年。

  • 元武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50卷。起大德十一年(1307)五月,迄至大四年(1311)正月。附《事目》7卷,《制诰录》3卷。翰林学士程钜夫、元明善、杨载等人负责撰修。始修年月不详。《元史·程钜夫传》有钜夫曾于皇庆

  • 伯善

    见“石抹继祖”(455页)。

  • 静塞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韦州静塞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韦州(威州,今宁夏中卫县韦州镇),初称韦州监军司,毅宗奲都六年(1062)改称静塞军。备宋环、庆2州。

  • 弗朵秃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弗朵河卫、佛朵秃河卫、费克图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斡兰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以贾令哈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

  • 苍旺

    清代四川杂谷土司。藏族。※土司班第尔吉之子。雍正(1723—1735)年间袭职。居官狡悍,抗不请袭、奉调。妄令所属民众按户上纳酥油,擅给各土目执照,凡派遣兵马,俱听彼提调,不许别有应付。邻近部落多被招

  • 额勒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额勒臣”、“额里臣”。《元朝秘史》、《华夷译语》均释为“使臣”,亦有“差官”之意。早在蒙古国建立前,各部已有此职,蒙元时期沿用。其人多临时委派,充本部代表,办理与其他部交涉联系

  • 琼管安抚司

    宋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熙宁六年(1073)于琼州地置,治所在琼山。除领原州之属县外,改儋州为昌化军、万州为万安军、崖州为珠崖军,并领县以隶琼管。宣和(1119—1125)中,改琼管为安抚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