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侯大苟

侯大苟

?—1465

明正统至成化年间广西瑶族起义军杰出领袖。广西桂平县罗渌洞田头村人。瑶族。家贫,原以烧炭、帮工及打猎为生。为人正直,有强烈反抗精神,在当地瑶族中颇孚众望。因不堪忍受官僚土豪肆意欺压搜刮,于正统七年(1442),与蓝受贰等在大藤峡地区发动瑶民武装起义,以石门为据点,经常袭击地方官府,严惩贪官劣绅,后因蓝受贰等被诱杀,起义受挫。十年(1445),在大藤峡掀起规模更大的起义,率义军攻陷重兵镇守的梧州城,声威大振。附近各县壮、汉农民纷纷响应,拥众万余人,有步兵、骑兵、水兵三军,控制黔江水陆两路,深入至两广交界的高、廉、雷广大地区,所至之处,下令毁衙署,杀贪官,开仓济贫,深受群众拥护。天顺三年(1459),联合各地义军围攻浔州、梧州、柳州、庆远等州府。七年(1463)十一月,率七百精兵再次袭击梧州城,杀训导任璩,擒按察司副使周,缴获大量武器,震撼明王朝。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能捕侯大苟者予千金,爵一级”,终未得逞。成化元年(1465),明宪宗朱见深特命浙江参政左佥都御史韩雍、都督征夷大将军赵辅等率北京、南京、江西、湖广官军16万前往征讨。率起义军退守大藤峡。由于四面受敌,后被迫退至九层楼山,指挥义军依险筑垒,用巨石、滚木、标枪、毒弩作武器,与官军坚持战斗数月之久,终因众寡悬殊,被捕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兀良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兀良合、兀良合惕、兀良罕、兀良孩、嗢娘改等。辽代已见于史载,称“斡朗改”,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辽置斡朗改国王府治之。分二种,一种为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部众为成吉思

  • 旗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 碑林女真文书残页

    金代女真文字手写字书。1973年8月西安碑林修整《石台孝经》,在碑身中心石柱南面卯眼里发现。已残。整理得11纸,其中4页为两面书写,共存女真字237行,计2300余字。为近代女真文字文献的重大发现,经

  • 图敦衮噶南杰

    1432—1496萨迦派密法传承贡噶支派之创始人。藏族。生于吐蕃创造文字大德图弥桑布扎家族,故称图敦(意为图族上师)。幼名扎阿杰布。从绛巴林巴受比丘戒。师事扎托巴索南桑波,学习萨嘉派子孙院所传密法。明

  • 合懒路

    金、元地方政区名。合懒,一作合兰、曷懒、海兰等。元亦称合兰府。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已有其名。因境内有曷懒水得名。路治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1800华里,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5里处,一

  • 国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契丹民事制度的称呼,与“汉制”相对而言。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

  • 高牟翰

    即“高模翰”(1917页)。

  • 切韵

    古韵书。隋代鲜卑人陆法言撰。法言名词,以字行。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追坐父太子洗马(官名)陆爽事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博采众记,历20年之久,于仁寿元年(601),撰成此

  • 乙注车鼻可汗

    见“阿史那斛勃”(1233页)。

  • 汉军火器营

    清代八旗汉军中兵种之一。始设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太宗皇太极命名为“乌真超哈(重兵)一旗”。因系由八旗※汉军枪营、※汉军炮营以及护炮的※藤牌营所组成,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