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水语支

侗水语支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语和莫语。使用人口180多万。侗水语支内部同源词的比例数达60%~70%;本语支与本语族内的壮傣语支各语言同源词的比例为30%~45%,与黎语支黎语的同源词是22%。把上列语言归为壮侗语族的一个语支,同源词是主要的依据。侗水语支内各语言的基本语序是相同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名词的修饰语,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数词、量词修饰名词的词序,除毛难语和壮语相同,是把“一”放在最后外,都是数词——量词——名词。这是侗水语支各语言同壮傣语支各语言的一个明显不同点。

猜你喜欢

  • 龚渤

    清代纳西族第一个进士。字遂可。云南丽江大研里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选翰林院检讨,后仕至侍讲学士。至解放前夕,其家门仍挂有“进士及第”匾额。

  • 朵甘川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其地通过历史上形成的茶马互市和贡赐方式与内地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贡使进京初以每年一贡,给与勘合,於四川比号,

  • 傣语音译,意为“地方”、“坝子”。一般指傣族居住的河谷平坝。往往一个坝子就是一个勐。云南西双版纳共有30多个勐,旧时设大小土司,傣族称之为“召勐”(一方之主),其建制大者相当于区,小者相当于乡。曾是西

  • 削姆朗

    独龙语音译,意为“用刀子耕作或砍的土地”。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主要耕地,即火山地。一般是在冬、春选择地段,砍伐地上的树木、杂草,干后聚而焚之。播种前不翻土,玉米、豆类用木棍点播;荞、稗等进行漫撒。由于

  • 朝觐途记

    书名。清末回族学者马德新撰。原稿为阿拉伯文。咸丰十一年(1861)由作者门人马安礼译为汉文,在云南昆明刻版问世。书中记叙作者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冬,自云南昆明出发,赴缅甸仰光,乘船渡海,经印度洋

  • 合儿班答

    1281—1316伊儿汗国第八代汗。又译合而班答。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儿浑汗第三子,※合赞汗弟。原受命镇守呼罗珊封地。成宗大德八年(1304),合赞汗死,遵遗命嗣位,号完者都汗(意为“有幸运之汗”)。

  • 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

    1713—1750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内蒙古乌喇特中旗。台吉察罕之子。蒙古族。康熙五十一年(1712),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圆寂后,经寻访被确认为转

  • 哈什木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

  • 蒙古灸疗

    蒙医采用的物理疗法。从热※罨疗改进发展而来。通常用黄油拌小茴香涂于毡上裹敷。18世纪时青海蒙古族医师※益西班觉所著《甘露之泉》对行灸使用的药物器具、取穴、灸的程度、注意事项等,有较详细的记载。19世纪

  • 奥质部

    见“奥失部”(2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