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文

侗文

我国侗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决定帮助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1956年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侗语工作组对贵州、湖南、广西3省(区)的侗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这基础上确定了侗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并设计了侗文方案。1958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侗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通过,经国家民委批准,试验推行。侗文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的语音为标准音。侗文有32个声母和64个韵母,有9个声调符号,用不做韵尾的拉丁字母l、 p、 c、 s、 t、 x、 v、 k、 h兼做调号,调号写在每个音节的最后,分别表示侗语的9个声调。侗文创制后,试验推行了短短一段时间就中断了,近几年来在侗族地区重新搞试点教学,效果很好,深受群众欢迎。

猜你喜欢

  • 荔波水族起义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贵州荔波水族以潘新简、吴邦吉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莪蒲、巴容、三洞、羊安等地水族人民群起响应,聚众万余人,攻荔波县城。十月,在水浦与清军激战,大捷。咸丰六年

  • 邛部宣抚司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 不忽木

    1255—1300元朝大臣。又作卜忽木、不灰木,别名时用,字用臣。其先康里部人。忽必烈侍从燕真之子。幼时,侍太子真金。师事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受赞誉,被誉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1276)

  • 达鲁虢

    见“达卢骨部”(731页)。

  • 高车十二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车十二部落之总称。据《魏书·高车传》载,即泣伏利氏,吐卢氏(一作叱卢氏)、乙旃氏、大连氏、窟贺氏、达薄干氏(一作达薄氏)、阿仑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罗氏(一作覆罗氏)、乞袁氏、右叔沛

  • 琼州路安抚司

    元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所在琼山(今海口市)。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八年(1291),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天历二年(1329),改乾宁军民安抚司。

  • 云南回民起义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云南回民歧视、压迫日甚,滇西他郎(今墨西)南安(今双柏)屡次发生汉族恶霸强夺回民厂矿事件。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五年在永昌(保山),咸丰四年

  • 硕隆山卫

    见“失郎山卫”(591页)。

  • 乌稽部

    见“窝集部”(2297页)。

  • 顶骨

    藏语音译,意为“佐相”。汉称“大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村寨的统治者,世袭贵族。多是为土司开拓疆土有功者的后裔,或依附于土司的某地统治者,可参加土司的各级管理机构,如“涅巴会议”,经严格选择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