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德昂语支

佤德昂语支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佤、德昂、布朗3个语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潞西、瑞丽、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永德、镇康和勐海等县,使用人口449716人(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山区。该语支的主要特点是:辅音比较复杂,塞音分清浊,有清化或送气的鼻音,复辅音较多,尤以德昂语和布朗语最为丰富。3个语言在元音上各具有特点,佤语元音分松紧,德昂语元音分长短,布朗语元音不分长短和松紧,但有声调。3个语言都有由元音与元音组合的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一般有-p、-t、-k、-m、-n、-η、-、-h 8个,元音(包括二合元音、三合元音)可以带辅音尾。词以单音节词为主,每个音节常常是一个有意义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作为构成多音节词的基础。多音节词中,大部分是双音节。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语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德昂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表语时,一般都要提到主语的前面。佤语疑问句的语序一般是谓语在主语之前,宾语在主语之后。定语一般都在中心语之后。布朗语、德昂语没有通行的文字;佤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猜你喜欢

  • 皇华四达记

    书名。贾耽(730—805,字敦诗,沧州人)撰。10卷。书成于唐贞元(785—805)间。久佚。《新唐书·艺文志·地理类》著录其名。是书《地理志》末所载入四夷(周边各族及今邻国)之诸交通线路,当抄自《

  • 万俟普

    字普拔。族属匈奴。太平(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南)人。以雄武著称。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随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起义,封太尉。后率众降北魏,封后将军、第二领民酋长。孝武帝

  • 西山丁零

    丁零之一部。西山即指今太行山,因在河北平原之西而得名。自十六国以来,此即为丁零聚居之地,有翟氏、鲜于氏、路氏等。北魏皇始二年(397),拓跋珪南攻后燕中山等地,慕容氏内讧,慕容宝弟慕容麟逃出中山,西入

  • 罗不

    即“罗卜”(1414页)。

  • 塔尔巴哈台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额鲁特人专称。乾隆四十二年(1777)自伊犁移住。设6佐领。总管、副总管各1员。驻牧于巴尔鲁克、毛海柯凌赛尔等处。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

  • 脱因帖木儿

    ?—1388北元将领。沈丘(今安徽临泉)人。蒙古族。元末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弟。任元詹事院同知,故亦称詹同。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月,奉兄命与貊高、完哲等驻兵济南,以控山东。二十七年八月

  • 镇海

    1168—1251蒙古国大臣。又译称海。克烈氏。有勇略,善骑射。原事克烈部王罕。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与蒙古部分裂后,投效铁木真(成吉思汗),任扯儿必(侍从官),为班朱尼河饮水誓盟诸将之一,

  • 伊帕尔汗

    1734—1788清乾隆帝贵妃。一称季帕尔汗。原名买木热·艾孜木。相传其遍体生香,维吾尔语称“伊帕尔汗”,故俗称香妃。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阿里和卓女,清辅国公图尔都妹。乾隆

  • 也古

    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也苦、耶虎、牙忽。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长子。父死,嗣父封地。拖雷监国三年(1229),与诸王遵成吉思汗遗命拥戴窝阔台即汗位。太宗八年(1236),受封般阳路(治今山东

  • 越质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越质”初为部落之号,后以为氏。原居于平襄(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晋太元十三年(388),越质叱黎为西秦乞伏国仁破于平襄,其子越质诘归、弟之子复半及部落5千余人被俘。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