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作业撒

作业撒

阿昌语音译,意为“拉婚”。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一种缔婚形式。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通过“串姑娘” (阿昌语称※“作涅勤”)往往物色上心爱的对象,当双方要求结合时,却遭父母反对,姑娘和小伙子约定一个时间,由小伙子请来几位相好的青年男女悄悄地把姑娘带走,藏到好友或邻居家中,然后再请“不䂗”(媒人)带上一定礼物到姑娘家报信,按传统习惯姑娘父母一般都会同意,若坚决反对,只好把姑娘送回去,也有男女双双出走,迫使父母同意才回来。同意后便商议聘礼和选择婚期。结婚之日,男方须找两位儿孙满堂的老妇人将姑娘从匿藏的地方引到男家举行婚礼。婚后第二日男家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第三日女方家才把嫁妆送来。还有这种情况,几个小伙子同时相中一个姑娘,其中某一小伙子为了得到这一姑娘,也会采取类似缔婚方式,阿昌语称“作业撒路”,意即“抢婚”。

猜你喜欢

  • 马忠良

    清末砖雕工匠。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同治光绪年间,生于回族砖雕之乡河州,幼受砖雕工艺熏陶。集民间工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擅长花卉草木。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均衡,线条流畅、刀法纯熟,装饰性很强。

  • 增订清文鉴

    见“清文鉴”(2106页)。

  • 撞令郎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 汩咄录毗伽可汗

    见“奉诚可汗”(1290页)。

  • 陈百戏

    元代蒙古宫廷宴饮或祭祀风俗。据周伯琦《扈从集·诈马行序》等载,每年六月,元朝皇帝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举行“诈马宴”,除进行赛马、观奇兽等活动外,还令诸教坊事先准备乐队、戏曲、歌舞、杂技

  • 扫寨

    布依族旧时宗教迷信活动。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每年春季进行。意为把寨内邪魔扫除干净,以保人畜健康,五谷丰登。此外,凡遇狗上房、山羊叫、看见火星等,则随时请摩公(巫师)扫寨驱鬼。各地做法不一,一般为:在扫

  • 蒙古官学

    清代专门培养蒙古八旗子弟的学校。内务府下属机构。乾隆十二年(1747),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立。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总裁3人、蒙古教习、额外蒙古教习3人,收蒙古八旗官学生24名,主要学习蒙古经书及文字翻译

  • 哲哲

    见“清孝端文皇后”(2113页)。

  • 卓巴

    基诺语音译。旧时云南基诺族村社长老。又称“老伙头”,傣族土司改称之为“寨父”。与称“卓生”(汉称“老菩萨”,改称“寨母”)的另一长老同由村社内两个姓氏中最年长的男子充当。去世后由同一氏族中年纪最长者补

  • 姑要啰

    见“内宿司”(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