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余覩之叛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卫大将军,东路都统。曾领兵镇压中京的撒八起义。时国内局势动荡,外部女真军步步深入,土地大部丧失,形势严重,然统治者内部争权仍炽烈。天祚帝元妃之兄萧奉先在朝擅权,惟恐元妃生子耶律定不能嗣承皇位,乃寻机陷害文妃及其子耶律敖鲁斡。借文妃与姐妹在宫中相会(内中有余覩妻)之事,诬告余覩等结文妃谋废立,致使天祚帝怒杀余覩妻,赐死文妃。时余覩在军中,闻之大惧,即率兵千余及骨肉军帐降金,天祚帝急遣北宰相萧德恭等追击,至闾山,及之。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不如纵之”(《辽史》卷102)。回告天祚帝,追袭不及。保大二年(1122)正月,余覩引金军攻天祚帝行宫,致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统治者内部勾心斗角加速了契丹王朝的覆灭。

猜你喜欢

  • 拉祜语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孟连、西盟、耿马、景谷、双江、勐海等20多个县里。使用人口30多万。在境外,主要分布在缅甸(约15

  • 泊汋口

    古地名。今辽宁蒲石河口(在丹东市东北)的古称。泊汋与蒲石为同音异译。此为渤海国西南境的边至,也是其※朝贡道必经之地。一说高句骊之汋泊城筑于此。

  • 兀泥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各部首领有佶移、黄罗、名崖等人。在青岗岭、三角城、龙马川等处有族帐1500户。其初归附李继迁,宋雍熙二年(985)十一月,佶移部投附宋朝,授慎州节度使。淳化五年

  • 班考

    拉祜语音译,意为“地窝铺”。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农民一种季节性的田间临时住房。以竹和茅草构成。当地主要实行刀耕火种,由于耕地分散和年年易地,为了适应山地作业的特点和减少每天路途奔波,各家各户普

  • 汗霍加

    见“杭霍卓”(1299页)。

  • 章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章匝族、占咂族。史载其地居塞外,西接下隆卜,东邻革咂族,当在今青海玉树境。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属西宁卫。永乐十七年(1419),派人入朝贡马,获赐钞、币。洪熙元年(1

  • 雍古

    即“汪古”(1120页)。

  • 八大人官

    北魏初期官名。由※八部大夫演变而来,既保留鲜卑往昔八部之制的特色,又杂揉汉地官制。北魏神瑞元年(414),明元帝拓跋嗣命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属官,总理万机。《魏书·长孙嵩传》载,长孙嵩“与山阳侯奚斤

  • 蛮蜑

    见“蜑”(2257页)。

  • 奇渥温

    即“乞颜”(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