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伍遵契

伍遵契

约1598—1698

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康熙七年(1668)译著《修真蒙引》,4年完稿,凡有关伊斯兰教的认主、信仰、信条及沐浴、礼拜、乃至婚姻、殡葬等教规和仪式,无不备载,是一部穆斯林启蒙读本。继与兄弟、子侄合译波斯文中世纪伊斯兰教修道养性名著《米尔萨德》,定名为《归真要道释义》(简称《归真要道》)。康熙十七年(1678)详成4卷。长期以来为经堂教育之选修课本。

猜你喜欢

  • 图们汗法典

    明代蒙古法规。亦称图们汗大法。由东蒙古察哈尔部大汗※图们(土蛮)主持制订。据※《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蒙古源流》等记载,万历四年(1576),图们汗召集东蒙古诸万户,制订此大法,颁行于全蒙古,并指

  • 雅江

    地名。原名河口,藏语作呷曲卡。东邻康定,南毗盐源,西接理塘,北界瞻对。历为打箭炉明正、崇喜2土司属地。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入藏驱准噶尔,于江之中枢设中渡汛驻防,改名中渡,归打箭炉、阜和协管辖

  • 景颇

    景颇语音译,意为“人”。部分景颇族自称。汉称“大山”。※景颇族中的一支系。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盈江县的支丹山、铜壁关、巨石关、普伦、邦瓦等地,还有部分散居于梁河县、瑞丽县、潞西县、陇川县的一些地区。语言属

  • 庆源郡女真国书碑

    碑石。金代修建佛寺以女真文字雕刻的功德题名碑,因原立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东原面禾洞佛寺,故名。现存汉城博物馆。碑身上部已残去一段,现存部分高约2米,宽约0.6米,厚约0.45米。四面皆刻女真字,字径2

  • 乌弋山离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乌弋。东汉时名排持(《西域图考》云在今波斯国南境、给尔满、法尔斯等地)。不属都护。人口众多,为西域大国。国有小君长,役属于安息。其人善魔术,俗仁爱不杀。地暑热平坦,种植水稻。农业、园

  • 作格·根登华桑

    1731—1809清代拉卜楞寺法台。藏族。出生于优端头人家。30岁入拉卜楞寺经院。生活清贫,勤学苦读,能熟背《中观》、《般若》全部教程。超越学级,破格获多仁巴学位。在密宗院学习密咒后,通过密宗的立宗,

  • 太平寺锡伯碑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

  • 弗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富色克摩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治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城。万历四十年(1612),还曾来朝进贡。

  • 转经

    藏语“乃果尔”,“却果尔”意译。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由对佛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演化而来。认为能常围着寺庙、神堂、佛像、经塔、圣山、圣湖等,按顺时针方向(※本教为逆时针方向)绕行,并坚持十万数十万

  • 崖儿城

    西域古地名。见明《西域番国志》。其地二水交流,断崖居中,因崖为城,故曰崖儿。即古交河城。清《西域图志》称招哈和屯,“招哈”为“交河”之讹。遗址为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参阅“交州”(8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