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吾

伊吾

西域古地名。匈奴称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遣四将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设宜禾都尉在当地屯田。建初二年(公元77年)罢屯田,复为匈奴所据。永元二年(公元90年)副校尉阎磐再取其地。《后汉书·西域传》亦称其地为伊吾,并指出其位置:“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永建六年(131),设伊吾司马,恢复屯田。三国时期《魏略·西戎传》记载:伊吾山中有九色石。北魏泰常八年(423)晋昌太守唐契西奔伊吾,为伊吾王20年,后降于魏。汉代旧伊吾城至隋代尚存,是当时西域门户之一。唐李贤注《后汉书·窦固传》云:汉伊吾即唐伊州纳职县伊吾故小城。其地在今新疆哈密四堡。隋大业四年(608),大将薛世雄在汉旧伊吾城东筑新伊吾城。六年(610),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630),于其地设西伊州;六年,改名伊州。下辖伊吾(与伊州同治)、柔远、纳职3县。隋、唐伊吾郡、伊州及伊吾县均位于今新疆哈密。

猜你喜欢

  • 丁特

    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

  • 格节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个等级。又称“癸伙”、“给伙”,汉称“官百姓”或“白彝”。隶属于土司、土目。有权占有财产,可以在土司、土目管辖范围内自由迁徙。耕种的土地,名义上归土司、

  • 颉利俱利薛沙耽弥可汗

    ?—646薛延陀汗国第二代可汗,名拔灼,又作拔酌,真珠毗伽可汗嫡子。唐贞观四年(630)受封为四叶护可汗(也作沙耽弥叶护,或沙多弥叶护),辖汗国西方异姓诸部。十二年(638)九月,唐册拜其为四叶护可汗

  • 俄蒙协约

    又名《库伦条约》。沙俄为攫取外蒙古控制权,诱迫外蒙古封建主订立的条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并以“保护者”的姿态,于次年11月3日,以廓索维慈为全权代表,与哲布尊丹巴委派的三音

  • 临清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寺院。俗名北寺。在山东临清市西、卫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于明初。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历经明清屡加修缮。今存大门、西南讲堂、北讲堂、望月楼、大殿(礼拜堂)、穿厅楼、沐浴室、后门等建筑

  • 卑爰㚄

    西汉时乌孙贵族。小昆弥※乌就屠孙,※末振将弟。成帝永始元年(前16),与兄合谋遣乌日领袭杀大昆弥(王)雌栗靡,统兵8万余附康居,谋借康居兵,并两昆弥,以汉遣中郎将段会宗统兵备之,未果。哀帝建平二年(前

  • 河南

    南朝齐、梁等政权对吐谷浑国的称呼。见“河南国”(1506页)。

  • 布尔尼

    1650—1675清初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孙,阿布鼐子。父被清朝革爵,拘禁盛京(今辽宁沈阳)后,袭父和硕亲王爵。牧地在义州(今辽宁义县)一带。对清朝拘禁其父不满,康熙八年(1669),赴盛京欲探

  • 察贡

    参见“八宿”(22页)。

  • 札兰章京

    清代蒙古官职名。也称参领,相当于满洲八旗的甲喇章京。有印务札兰与掌兵札兰之分,前者在印务处管理旗务,后者指挥监督旗的军务,督饬佐领办理地方事务。小旗设1名,大旗设2名,视每旗佐领之多寡而定。四等台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