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亲军

亲军

清代亲近皇帝的卫军、禁兵。嘉庆《清会典事例》卷871载:“亲军,系龙骧宿卫”。龙骧,当指天子之下矫健之兵,如龙之腾骧;宿卫,指其职责,宿卫殿廷。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满洲、蒙古内,每佐领选取材技兼优者2名,合下五旗选送者,组成三旗亲军营,以亲军校、署亲军校各77员辖之。此内,择其材技尤优兼世胄子弟者,随侍卫班行走,其余以随上三旗护军于禁廷值宿当差。遇“大阅”,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及亲军咸甲胄,侍卫什长、亲军校咸负龙旗,以亲军鸣海螺;逢帝亲征,则以亲军、护军擎举黄龙大纛,领侍卫内大臣率领,扈从随行。亲军缺,于本佐领下护军内选补;随侍卫行走的亲军缺,由本旗领侍卫内大臣于本旗亲军内选充。

猜你喜欢

  • 丹津额尔德尼

    ?—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弼齐噶岱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从兄※善巴附清,驻牧哈噜纳山。诏发杀虎口仓粟赈所属贫户。三十年(1691),赴

  • 奉天府

    地区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移辽阳府于盛京(今沈阳市)改置,康熙三年(1664)设承德县为府治。辖境前后不一。清初约相当今辽宁辽河以东地区。清末有辽河以东,铁岭、开原、法库以南,千山、碧流河以西之

  • 三郡乌桓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

  • 都沁·都尔本

    明代全蒙古的统称。蒙古语音译,意为“四十四”。汉语译作“四十四部”、“四十四万户”、“四十四万人众”等。实为概数,非指具体户数或人数。当时蒙古人习惯称东蒙古(鞑靼部)为“都沁”(四十万),称西蒙古瓦剌

  • 金台失

    见“锦台什”(2366页)。

  • 雷再浩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 图勒图

    见“敖洛克腾”(1795页)。

  • 徒单百家

    金末将领。女真族。徒单氏。宣宗贞祐四年(1216),以孟州(今河南孟县)经略使率军5千,由便道济河趋关、陕,抵御蒙古军。天兴元年(1232),为关陕总帅,便宜行事。为点检,与御史大夫完颜合周再括京城粟

  • 白鹤山抗英斗争

    清代傣族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斗争。清光绪十六年(1890),英侵略者以“勘探队”为名,从缅甸分两路侵入中国国境。北路沿萨尔温江入尖高山,企图窜入云南省德宏地区;南路由斯格德率领,经澜沧、西盟抵

  • 乌兰固木

    见“乌兰古木”(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