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京族

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8915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地区,尤以澫尾、巫头、山心、潭吉四岛最为集中。其先民为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部分,15世纪开始陆续由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郊)等地迁来。解放初称为“越族”,1958年5月改称现名。操京语,语言系属未定。民间流传越南土俗字“喃字”,主要用于传抄歌本、经书、族谱和乡约等,很早以来即通用汉语文。迁来前已经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入后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兼营盐业和农业。有水稻、花生、豆类、玉米和红薯等农作物。封建经济关系占主导地位,但至解放前依旧保留有农村公社长老制度性质的“翁村制度”。19世纪80年代法帝国主义入侵江平地区,遭到该族严厉抵抗,组织有“江平抗敌义军”,多次重创侵略者,迫使其一年后撤出该区。信仰道教,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解放后废除封建制度统治,跨入社会主义时代。1952年成立山心、澫尾、巫头三个京族自治乡,1958年又与壮、瑶等族联合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宿石

    ?—471北魏大臣。铁弗匈奴人。夏※赫连勃勃弟文陈曾孙。祖若豆根时始受赐为宿姓。父宿沓干拓跋焘时为虎威将军、汉安男爵、侍御郎。太平真君六年(445),以父在从征柔然时战殁,受命袭爵。初为中散,继拜宣威

  • 借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好儿子”。旧时云南阿昌族地区对村社头人的称谓。原为农村公社时期村寨首领,由村社成员共同推举有办事能力和尽心尽力为村社成员服务的人担当,故名“好儿子”。主要职责是主持村社定期分配耕地,

  • 甩抛尕

    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流行于甘肃省积石山等地。源自战争与牧业生产。用具由绳子和装石子的布袋组成。绳由牛毛线绾织,粗如大拇指,长约2米;绳中间的布袋,装鸡蛋大小的石子。使用时,将绳子一头的小孔套在中指上,

  • 鲜质可汗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名习尔,又作习尔之。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在位。与唐保持友好关系,间有使者往来。时契丹益强,“土宇始大”(《契丹国志》卷1),已将奚族部落役属其下,一次对奚战争,“俘

  • 斡啜

    见“完颜宗弼”(1158页)。

  • 青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清代。以服装尚青而得名。操苗语之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川南、云南等地。居平远(今贵州织金)者又称箐苗。详见“苗族”(1335页)。

  • 夏鲁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又作夏万户,《元史》作沙鲁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

  • 祭山仪

    契丹族祭祀仪式。为该族之大礼。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胡剌可汗时制定。契丹“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喇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

  • 长宁安抚司印

    羌族土司官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长宽各7.9厘米,厚1.9厘米,椭圆形长把钮,连柄通高10.2厘米。重1250克。印文前半部为汉字篆刻朱文,后半部为满文朱文,文曰:“长宁安抚司印。”印背钮右侧阴文:“

  •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元少数民族地区军政机构。隶云南行省。辖境约当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司治临安路(今云南通海),统临安、广西(今云南泸西)、元江、和泥(今云南红河西南)4路及车里军民总管府(今云南景洪)。被统治者有哈尼、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