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南明德学校

云南明德学校

1926年,由云南回教俱进会振学社倡导,在昆明成立明德小学。1929年成立云南私立明德学校。其中包括普通小学、中学和阿文专修部三部分。中、小学课程按普通学校规定授课,并加设阿拉伯文、伊斯兰教义两门课程。阿文专修部以教授阿文经典为主,辅以少量中文教材。为培养回族人才作出贡献。1931年、1934年,曾先后选送纳忠等二批学生,赴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深造。留埃学生回国后,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学术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并在国内培养了一批阿拉伯语的专业人才。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动乱,中学部自1933年起中断了7年。小学部和专修部也停办或迁走。1940年始复课,因日机轰炸,学校由昆明迁往嵩明县杨林镇老猴街。1942年迁回昆明。有学生及教职员工7—8百人。1946年,中学部迁入沿河路新建校舍,增设高中,1952年,改为昆明第十三中学,明德小学改为一小、二小、三小。

猜你喜欢

  • 节儿

    藏语音译。吐蕃在河陇占领区设置的官职。职能相当于唐代的刺史、节度及清代的总管、统领。沙州(今甘肃敦煌)设此职,称沙州节儿。有节儿论、副节儿、节儿中官、节儿小官等级别之分。吐蕃著名的东道五节度大使论莽热

  • 拉尊纳旺丹增

    见“额尔德尼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2538页)。

  • 杂此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粮食够吃的人”。指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中等农户。约占总农户的18%。其中有些是村寨头人或教会上层人物。一般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牲畜、农具。往往也以高利贷、雇工及原始协作的※“瓦

  • 四译馆

    清代职司翻译边疆各民族及部分外国贡使表文之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前身为明四夷馆。初隶翰林院,由太常寺汉少卿1人统摄。下设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8馆,有序班20名、朝鲜通

  • 阿济纳河卫

    见“阿的讷河卫”(1236页)。

  • 称海城

    元代地名。又作镇海城。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杜尔格湖西南。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大臣镇海奉命领所俘汉民万人屯田阿鲁欢,立城戍守,以人名命城,又作称海。蒙古语作“镇海八剌喝孙”,“八剌喝孙”汉意“城中有仓廪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赛音诺颜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鄂尔浑河河源,东至额鲁克台,西濒塔楚河,南接本部左翼右翼旗界,北临鄂尔浑河。有佐领四个半。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领左翼札萨克丹津喇嘛之孙善巴,率族属来归

  • 茂州卫前右二千户所

    明代四川卫所名。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茂州一带“地临生番”,屡发生与官军对抗事件,而茂州卫兵力不足,难以弹压,且山高谷深,道路险阻,一旦有警,

  • 翳属

    高句骊国官号。见于《北史》、《周书》、《隋书》3史本传,列为高句骊国12等级(《周书》加※“褥萨”为13级)“大官”中的第11级,位于※“褥奢”之下,※“先人”(仙人)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其他正

  • 尼罗苏恩

    鄂伦春族男皮袍。鄂伦春语音译。※“苏恩”的一种,旧时鄂伦春族男子不分老壮青少的冬装。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一般以5—7张冬季长毛狍皮制作,也有以鹿、犴毛皮做的。为了美观和牢固,袖口和衣边镶有薄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