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骨里
见“乌古部”(332页)。
见“乌古部”(332页)。
阿昌语音译,意为“拉婚”。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一种缔婚形式。解放前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通过“串姑娘” (阿昌语称※“作涅勤”)往往物色上心爱的对象,当双方要求结合时,却遭父母反对,姑娘和小伙子约
见“徕宁城”(1893页)。
见“萧阿剌”(1995页)。
契丹官名。为管理※瓦里中奴隶之官。《辽史·国语解》称:“抹鹘,瓦里司之官。”契丹有籍没之法,凡宗室、外戚、世官之家,犯逆反等罪,其家属皆没入瓦里。终辽之世,帝后12宫即有74瓦里。瓦里设此专官管理,属
?—413北魏起义首领。西河胡人。明元帝永兴五年(413)五月,与建兴王绍起兵反魏。魏主拓跋嗣遣会稽公刘洁、永安侯魏勤率兵3千镇西河招讨之。七月,以河西胡曹龙势众,归附之,杀马结盟,推龙为大单于,献马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
又名“覆诞”。契丹族习俗。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惟皇帝与太后、太子及夷离堇得行之。每12年一次,甚为隆重。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月,择吉日,预先于禁门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于再生室东南
即“贷勃山”(1700页)。
见“新民府”(2376页)。
见“巴尔虎”(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