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寒舞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又称泼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泼寒、泼胡。多于寒冬腊月间举行。届时,人们聚集街头巷尾,或赤身裸体,或戴神鬼、兽形面具,或骑马胡服,互相用水浇泼,至而泼洒行人,狂而作舞。通常由浑脱舞(苏莫遮),以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子等乐器伴奏。意在乞求天气寒冷,多降瑞雪,驱寒除病,以期农牧业生产丰收。
古代乐舞。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又称泼寒胡戏、乞寒泼胡,简称乞寒泼寒、泼胡。多于寒冬腊月间举行。届时,人们聚集街头巷尾,或赤身裸体,或戴神鬼、兽形面具,或骑马胡服,互相用水浇泼,至而泼洒行人,狂而作舞。通常由浑脱舞(苏莫遮),以大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子等乐器伴奏。意在乞求天气寒冷,多降瑞雪,驱寒除病,以期农牧业生产丰收。
蒙古部名。清代哈弼察克(一称哈布塔克,位于新疆青河县境)和硕特人专称。巴雅尔拉瑚族台吉蒙衮等裔。乾隆三十七年(1772),率属众归清。初隶新土尔扈特沙喇扣肯旗,授一等台吉。五十七年(1792),因不堪
见“天山”(216页)。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祭仪。俗称“送魂”。亦作“了档子”。“档子”,赫哲语音译,指人死埋葬后,其晚辈仍将死者生前用的被褥放在原处,晚铺开,早叠起,炕上供着斟满酒的杯子、烟袋、食物等,供其享用。流行于今黑龙江
?—1710清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噶尔长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二十九年(1690),随军防御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三十五年(1696),随黑龙江将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因之,晋改增翊县。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为壮族聚居区。
南齐地志学家。武陵人。撰有《武陵记》、《沅陵记》、《沅川记》等地志,又有《神壤记》,均享有盛名,大多已佚。有些内容已由王谟辑于《汉唐地理书钞》或由陈运溶辑于《荆湘地记》中。在《史记正义》、《后汉书注》
见“萧孝友”(1994页)。
云南土司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其辖境“东至孟琏,南至孟定,西至潞江,北至大侯”,即今云南镇康县境及其附近地区。旧名石甸,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康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
见“铁虎年清册”(1880页)。
晋代宇文部首领。系鲜卑化之匈奴人。本名宇文莫圭。因犯北魏太祖拓跋珪讳,改是名。※宇文丘不勤子。父死,嗣立。西晋惠帝太安元年(302),遣弟宇文屈云攻慕容廆,兵败。又遣别部素延攻慕容部于棘城(今辽宁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