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纥
①古族名。又作乌护、乌欢、乌骨、乌。隋唐时为铁勒西支之一。主要分布于伊吾以西,焉耆以北地区。后与契苾、纥骨等邻近部落合为乌护,成为回纥之一部。属回纥西支。其众一部分后成为回纥汗国的成员,部分则西迁至锡尔河流域和里海沿岸一带。此即波斯文作者所说的乌古思。 ②人名。回纥首领吐迷度之侄。贞观二十二年(648),因谋杀吐迷度,被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执杀。
①古族名。又作乌护、乌欢、乌骨、乌。隋唐时为铁勒西支之一。主要分布于伊吾以西,焉耆以北地区。后与契苾、纥骨等邻近部落合为乌护,成为回纥之一部。属回纥西支。其众一部分后成为回纥汗国的成员,部分则西迁至锡尔河流域和里海沿岸一带。此即波斯文作者所说的乌古思。 ②人名。回纥首领吐迷度之侄。贞观二十二年(648),因谋杀吐迷度,被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执杀。
见“降咯宗”(1549页)。
朝鲜族传统食品。亦称药饭。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漠《东国岁时记》载:“炊糯米拌枣、栗、油、蜜、酱,并蒸调海松子,名曰药饭”。又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载:“东俗谓蜜为药,故蜜饭曰药饭”。此为上
毛南族旧称。又作“冒南”。起源于宋以后的地名或族名“茅滩”、“茆滩”、“茅难”。分布于庆远府恩恩县(今广西环江)。无文字,操毛南语。信仰多神。以农耕为主。是毛南族的直接祖先。参见“毛南族”(360页)
壮族地区原始文化遗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中东乡所在地西约1.7公里的那淋屯台坡顶上。1962—1965年发现,1973年发掘。出土43件石铲,大部分通体磨光,切削面平整光滑。文化层的上部,有零星
参见“沟主”(1135页)。
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人”或“主子家内的人”。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封建领主制度下社会地位最低的农奴阶层。他们因各种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依附于各级领主,原先均属领主的家奴或仆从。后因人口不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清代四川邛部土官。彝族。其先人历宋、元、明三代均为邛部(今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土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一作四十三年),邛部长官司长官岭安盘投诚,改授邛部宣抚司宣抚使,颁给印信、号纸。五十二年(1
明代四川土司名。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四年(1406)九月,京师鸡鸣寺僧端竹领占、洮州卫千户赵诚等,曾奉命前往该地招谕百姓。设安抚司后,该安抚司等21族土官阿
?—619隋代西突厥可汗。又作曷萨那可汗、曷婆那可汗、曷娑那可汗,简称处罗可汗。名达漫,又作达曼。阿史那氏。※泥利可汗之子。隋大业元年(605,一说仁寿三年,603),继为可汗,率部驻牧乌孙故地(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