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什起义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等地,复保留原有的伯克制度,以加强对维吾尔人民的控制。随着统一局面的实现,派驻新疆的军政官员日渐腐化。乌什办事大臣素诚、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更是恣意暴敛,残虐群众,奸淫妇女,广大民众怨声载道。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乌什四品伯克额色木图拉子赖和木图拉,奉素诚和阿布都拉命,运送沙枣树苗,定于十五日起程。时因其妻曾遭素诚污辱,遂谋反抗,于十四日晚聚集奉差者240人围攻素诚衙署,执杀阿布都拉。素诚被迫自尽。义军夺取乌什城后,共举赖和木图拉为阿奇木,复将附近乡村群众迁入城内,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清军反攻。阿克苏办事大臣卞塔海、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纳世通、伊犁将军明瑞闻讯,相继领兵前往镇压,战败。清廷令阿桂率兵往助剿。阿桂排列大炮,发动猛攻。赖和木图拉在战斗中阵亡,其父额色木图拉领导义军继续守城。清军坚壁清野,把乌什城东门水磨和积粮全部投入水中,断绝义军粮源。七月九日,清军逼城,掘沟筑墙。义军粮尽,谋突围,未果。八月十日,因叛变者投敌,额色木图拉与子阿穆尔拿拉、婿塔伊勒及起义重要将领被擒献清军。持续半年的反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起义失败。起义群众大都遭屠杀,幸免于难的则被分为四起押往伊犁,受严密监视。

猜你喜欢

  • 大方广佛华严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佛经。译自唐实叉难陀八十卷本。活字本,梵夹装。西夏文译者佚名。卷首西夏文题名“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惇睦懿恭皇帝御校”,校者为西夏仁宗仁孝尊号。1917年出土于宁夏灵武县。现北京图书馆

  • 独事户

    见“正军户”(480页)。

  • 忽毡

    见“俱战提”(1888页)。

  • 中国土司制度

    书名。西南少数民族史。1册5章。近人余贻泽撰。内载我国西南四川、云南、甘肃、湖南、广西等省少数民族特有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的起源、沿革、制度、改流等情况。内分“绪论”、“制度”、“沿革与现状”、“改

  • 并作

    解放前延边朝鲜族地区4种租佃形式(分益制、定租制、并作和打租)之一。亦称“半作”、“耪青”。一般流行于新开发的水田地区。租地者多为朝鲜族最贫苦的农民。主要特点,一是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在6个月耕种期间,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杨邦宪

    宋末元初播州领主。播州(今贵州桐梓西南)人。西南溪峒少数民族大姓豪富。“播州杨氏”之后裔。宋德祐元年(1275)四月,加知播州并复州团练使。同年,元世祖封其为播州安抚使,世有其地。至元二十一年(128

  • 同光

    五代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沙陀人)年号。923—926年,凡4年。

  • 阿万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 布图库旗

    清代蒙旗之一。杜尔伯特部台吉布图库初驻牧额尔齐斯河流域,因惧阿睦尔撒纳侵袭,徙乌兰古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喀尔喀贝子车布登扎布领兵追擒佛保叛军时,率众归附,封二等台吉,建旗。诏置呼伦贝尔,归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