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什起义

乌什起义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北地区后,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于当地置屯田、建立军府制度,派伊犁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分别统兵驻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等地,复保留原有的伯克制度,以加强对维吾尔人民的控制。随着统一局面的实现,派驻新疆的军政官员日渐腐化。乌什办事大臣素诚、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更是恣意暴敛,残虐群众,奸淫妇女,广大民众怨声载道。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乌什四品伯克额色木图拉子赖和木图拉,奉素诚和阿布都拉命,运送沙枣树苗,定于十五日起程。时因其妻曾遭素诚污辱,遂谋反抗,于十四日晚聚集奉差者240人围攻素诚衙署,执杀阿布都拉。素诚被迫自尽。义军夺取乌什城后,共举赖和木图拉为阿奇木,复将附近乡村群众迁入城内,构筑防御工事,以备清军反攻。阿克苏办事大臣卞塔海、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纳世通、伊犁将军明瑞闻讯,相继领兵前往镇压,战败。清廷令阿桂率兵往助剿。阿桂排列大炮,发动猛攻。赖和木图拉在战斗中阵亡,其父额色木图拉领导义军继续守城。清军坚壁清野,把乌什城东门水磨和积粮全部投入水中,断绝义军粮源。七月九日,清军逼城,掘沟筑墙。义军粮尽,谋突围,未果。八月十日,因叛变者投敌,额色木图拉与子阿穆尔拿拉、婿塔伊勒及起义重要将领被擒献清军。持续半年的反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起义失败。起义群众大都遭屠杀,幸免于难的则被分为四起押往伊犁,受严密监视。

猜你喜欢

  • 成讨温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齐努温卫。正统八年(1443)四月设,因兀者卫指挥使娄得“析居成讨温”,由弗提卫都督察阿奴等奏保,升该卫都指挥佥事。娄得为都督剌塔弟,与弗提卫都督关系较密,亦效忠明朝

  • 汪罔氏

    即“汪芒氏”(1121页)。

  • 五塔寺

    参见“慈灯寺”(2406页)。

  • 恩克卓里克图汗

    1359—1392明代蒙古可汗。简称卓里克图汗。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继汗位(《蒙古黄金史》作1388年继位),在位4年。二十五年(1392)卒(一说1

  • 渤海国志长编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 协新

    藏语音译,意“分成租土地”。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实物地租形式。出租者有农奴主,也有被农奴主分予份地的※差巴。租期不定,一部分立有租佃契约,一部分仅在农奴主掌管的《土

  • 珲春厅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

  • 海龙府

    地区名。在今吉林省东南部。辖域东西169里,南北75里。东界濛江州(今靖宇县境),西邻奉夭府开原县,南接兴京府通化县,北连伊通州。汉属玄菟郡。后汉、晋为高句丽地。唐及五代为渤海大氏所据。辽为回跋女真地

  • 马尔赛

    ?—1669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顺治七年(1650),袭父谭拜二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管梅勒章京事。九年,恩诏加世职一等。十五年(1658),从征贵州,获胜。十六年,至江南征郑成功。十

  • 阿洛斯

    哈萨克族社会组织。或称“塔衣帕”,即部落。由若干※乌鲁(氏族)组成。其头目称“比”,或由其他大牧主、大宗教头目担任。初由选举产生,后逐渐转为世袭。负责处理本部落大小事务,征收税赋,解决民事刑事案件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