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宝积宫壁画保留最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共有壁画12墙,主要创作于明洪武、万历年间(1368—1620),间有清初作品,均系世守丽江纳西族土知府邀请汉、藏、白、纳西等族画工绘制。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有印度式佛像,喇嘛教密宗佛像,也有道教神祗等。部分已突破宗教题材,如画的木工、打铁、织布、捕鱼、舞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生活特色。画中的官吏、差役、刽子手、罪犯、旅行者等,更是明清时代社会生活的写照。作品工笔严谨,色彩富丽。从保存的建筑物年代及部分壁画风格考察:洪武末年建造的琉璃宫,其作品朴实雄健,藏画影响较小;嘉靖二年(1523)建成的大宝积宫,其壁画为汉、藏绘画的融合,反映这时木氏与藏族文化有较多接触,在壁画中搀入较多藏画色彩;万历末年建造的大觉宫,壁画造诣极高,全属汉画传统笔法,反映这时汉族文化日益深入,已居于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 鄂卜锡衮青台吉

    见“乌巴繖察青台吉”(352页)。

  • 独孤侯尼须

    见“刘尼”(857页)。

  • 门巴戏

    门巴族传统的民间戏剧形式。在民间舞蹈基础上演变而成。演出时,根据角色的不同,演员分别戴不同脸谱的面具,扮演动物形象,需披挂动物服饰。以舞蹈表演为主,少有道白。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感而变

  • 松林地土千户

    清代四川西番(今普米族)土官名。康熙四十九年(1710),当地首领王德洽归附,授土千户职,颁给印信一颗,号纸一张,后隶越嶲厅(治今四川越西县)宁越营。住牧四川石棉县松林地。嘉庆至道光间(1796—18

  • 隆奔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以其地有隆奔泉(意为“十万龙泉水”),故名。属西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散居塞内外,居塞内者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湟中县境,有城廓庐室;居塞外者,即今青海日月山以西之共和县境,

  • 乌藉单于

    ?—前56汉代匈奴单于。原任都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受屠耆单于命与右奥鞬王各率兵2万驻屯东方,防备呼韩邪单于。闻屠耆擅杀右贤王父子,匈奴内讧,乘机自立为单于,与屠耆、呼韩邪、呼揭、车犁形成五单于

  •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

  • 西秦烈祖

    见“乞伏国仁”(124页)。

  • 腊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腊扒时”,意为“虎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虎为氏族图腾,将虎作为崇拜对象,忌猎虎。传说远古时有一姑娘上山打柴,遇一猛虎,虎变为一男青年与之成婚,后所生子女即为

  • 思州宣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