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珠尔

丹珠尔

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藏语音译,“丹”为“丹觉”之简称,意为“”或“经论”,“珠尔”意为“翻译”,总意为“一切经论的译文”,又称“付藏”,通称“论部”。内容均为后人对佛经的各种论述或注疏等。以纳唐新版(即颇罗鼐时所刻印者)为例,总计收集论述15类,224函,约3400种。其中赞颂类1函64种;咒释类86函,2640种;般若类16函,40种;中观类17函,152种;经疏类18函,40种;瑜伽类18函,66种;小乘类29函,62种;本生类3函半,8种;杂撰类半函,41种;因明类21函,66种;声明类2函,28种;医明类5函,7种;巧明类半函,25种;世论类半函,12种;西藏撰述及补遗类13函,123种。另附目录1函,1种。从分类看,藏文大藏经全藏并非单一佛经文献,还包括多种学科论著。西藏之显教推崇大乘龙树、无著三家。而龙树本论七十空性与中观并重。汉译本大藏经仅存中观。佛护、月称对中观之注疏,陈那,法称对世亲之业承论述,为汉译本大藏经中所不传或一无所闻,至于密乘仪轨解疏之属,汉译本大藏经所缺尤甚。以汉藏《丹珠尔》相比,汉译本仅为藏译本的八分之一。主要原因系西藏大藏经多为晚世之书,故收书多而广。而龙树、无著及法称之说,流行于中唐以后。各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所含卷数及文种,在大类方面基本相近,但具体文种及编目次序又有所不同。如北京版(雍正二年),为180出,699部。德格版(乾隆九年)为223帙(函),3559部。在编排次序上,卓尼版《丹珠尔》以明学为首,与布顿、五曲达赖时所编《丹珠尔》经传统次序不同。目前所见主要只有北京、德格、卓尼、纳塘四种版本。参见“藏文大藏经”(2573页)。

猜你喜欢

  • 协卜拜

    见“噶伦”(2498页)。

  • 杜尔祜

    1615—1655清初将领。满族。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广略贝勒※褚英孙,安平贝勒※杜度长子。初封辅国公。随皇太极围困明锦州,松山,立有战功。清崇德七年(1642),袭奉恩镇国公。因兄弟间心

  • 穆特菲勒

    ?—1943※“甘南事变”领导人之一。又名马穆哥,人称“眼窝司令”。甘肃东乡(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十七、八岁时被马家军抓去当兵逃归。1943年初,在抗日救国革命斗争的影响下,组织宁定(今

  • 敌烈皮室军

    见“敌烈部”(1882页)。

  • 兹目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最高等级。彝语音译。各大支系首领,原称兹、目、毕。“兹”是最大首领,“目”是领导作战的次等头目,“毕”是毕摩,管祭祀。后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土官者(包括土司、土目、土舍),又称“尼威

  • 康佐苗

    苗族的一支。亦称山苗、克孟牯羊苗、炕骨苗、班苗、洞苗等。明清史籍对贵州紫云、广顺、镇宁等地苗民的称呼。今贵州惠水、龙里、花溪、望谟、罗甸等地尚有其民居住。康佐,元时为苗寨。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

  • 土州同

    官名。州同为知州佐贰。清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诸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即明代之※土州同知,秩从六品。命管理辖区内土民事务,朝贡,纳赋,听征调,率土兵随官军征伐。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升

  • 赤德松赞

    吐蕃赞普。798—815年在位。※赤松德赞之第四子。因年幼执政,大臣疑其是否有能力执政,遂议定先令其试行,故又称“赛纳莱青云”(意为“试行善颈王”)。其兄牟尼赞普执政后期,吐蕃佛寺供养大减,寺院受毁。

  • 西陵

    清代皇陵。因在京城西故名。位于今河北省易县西30里太平峪山。乾隆二年(1737)五月,赐名永宁山。该陵墓群以永宁山为中心,内有帝陵4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前3陵在永宁山龙

  • 同治

    ①清穆宗载淳年号。1862—1874年,凡13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穆宗载淳(18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