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斗寺

丹斗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化隆县小积石山中。寺周石壁高耸,佛殿建于峭壁之中,或于悬崖下,或依天然岩洞,别具一格。据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灭佛,于曲卧山修行之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至青海,居于此,收喇勤贡巴饶赛为徒。喇勤成名后,于此寺建道场,招徒弘法,晚年,卫藏卢梅·崖臣喜饶等10弟子从其出家授戒,后返藏,佛教再度复兴。故该寺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在其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世各教派均视此寺为圣地,前往朝拜,或长住修持。寺内有阿尼鲁加殿、热朵帕殿、比丘阿吉达修行殿、三世达赖修行殿,“三贤哲”及喇勤修行殿、释迦殿、大经堂、才旦夏茸拉章、叶东佛塔及僧舍等约200余间,该寺宗教法事有祈愿法会、主神供养会、五月修供法令、夏季学经期会、八月胜乐供养法会、宗喀巴圆寂日之五供法会等。

猜你喜欢

  • 和雇

    官府强行雇佣服役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递运官物或各种工役,多向民间雇佣人夫、牲畜、车、船等服役。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轮流承担。运费按百斤百里计价,水旱运输不同,山地平川、顺水逆流各异

  • 岛夷

    ①古族名。《史记·夏本纪》作“鸟夷”。始见于《尚书·禹贡》。分布在古冀州、扬州境内,即今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或说冀州岛夷为“东北之民”,扬州岛夷在“南海”。居冀州境内的以猎捕鸟兽为生,穿皮衣,称“

  • 傣语音译。云南傣族古代秤银子的计量单位。“罢”相当于3厘。

  • 掏拓所

    官署名。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属专管水利工程之机构。据库车出土文书,掏拓使为其长官,所役劳力,由农户按地亩摊派。

  • 毌丘俭丸都纪功碑

    即“丸都刻石纪功碑”(129页)。

  • 咎犯

    见“狐偃”(1481页)。

  • 黎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黎语自称“赛”。因分布地域不同和方言、服饰等差异,内部又分“侾”、“杞”(或“岐”)、“美孚”、“本地”等支系。现有人口1110900 (199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中南部。语言属

  • 信牌

    金代牌符。又称递牌。初,女真人尚无文字,诸部长各刻信牌,交互驰驿。至完颜杨割(盈歌,1053—1103在位)时,采用完颜阿骨打建议,禁诸部擅制牌号,自是号令乃一。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于收国二年(1116)

  • 南丹州蛮

    宋代南丹州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因地处溪峒地,又称溪峒蛮。其地南接宜州(今广西宜山),北邻西南夷地。宋开宝七年(974)置州,大观元年(1107),改为观州,四年(1110)复旧名。开宝七年,酋帅莫洪&#

  • 叱列延庆

    ?—534北魏后期大臣。代郡西部人。敕勒叱列氏(又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为李氏)。世为酋帅,越骑校尉、临江伯叱列亿弥子。善弓马,有胆力。正光(520—525)末,为直后,从大都督李崇北伐。后随尔朱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