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寺院。俗名北寺。在山东临清市西、卫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于明初。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历经明清屡加修缮。今存大门、西南讲堂、北讲堂、望月楼、大殿(礼拜堂)、穿厅楼、沐浴室、后门等建筑物共80余间,面积近1万平方米。正殿可容500余人礼拜,绿琉璃瓦覆盖,葫芦形尖顶,出檐深远,呈印度寺庙风格;彩绘花形斗拱、疏朗雄大,宏丽轩昂;殿内壁、柱上,皆阿拉伯文《古兰经》文装饰;外壁嵌记事石碑。后门正面留存明嘉靖重修石刻。其宏伟、富丽,著名华北。
中国伊斯兰教寺院。俗名北寺。在山东临清市西、卫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于明初。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历经明清屡加修缮。今存大门、西南讲堂、北讲堂、望月楼、大殿(礼拜堂)、穿厅楼、沐浴室、后门等建筑物共80余间,面积近1万平方米。正殿可容500余人礼拜,绿琉璃瓦覆盖,葫芦形尖顶,出檐深远,呈印度寺庙风格;彩绘花形斗拱、疏朗雄大,宏丽轩昂;殿内壁、柱上,皆阿拉伯文《古兰经》文装饰;外壁嵌记事石碑。后门正面留存明嘉靖重修石刻。其宏伟、富丽,著名华北。
明代画家、诗人。字佑之,号西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回族。先世西域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丁鹤年后裔(一谓为元画家丁野夫之后)。自幼聪敏,喜绘画,尤精山水画。作品大都佚亡。工诗,今多不传,惟《钱塘县志
1891—1956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六世(一作七世)。又译罗藏巴丹丹丕钟麦,简译贝丹旦丕仲美,或作雳迎叶锡道尔济。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九世。一说蒙古族,一说藏族。生于青海互助县南门
1385—1464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藏戏创始人。又作汤东结布。又名贝楚巴旺秋尊珠桑波。藏族。生于后藏恰卧约哇拉孜。自幼聪慧。初为宁玛派僧人,后改从噶举派,一生倾心佛教。对藏族建桥事业卓有功绩,以西藏
约1819—1898清代画家。字牧山。安徽怀宁人。回族。书画家郑珊之弟。幼家贫。以从事商贩为生。利用闲暇,读书作画,与兄切磋技艺。尝至武汉、芜湖、扬州、黄山等地,游览山川,求师访友,学习各种绘画技巧。
奚族制作的著名交通工具。契丹族习之,亦很普遍。沈括《梦溪笔谈》称:“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其形制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后广前杀而无股,材俭易败,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长毂广轮,轮之牙,其厚不能四寸,
见“必里迟离”(633页)。
河西回鹘驻牧于沙州(今甘肃敦煌)地区的一部。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辽代中期学者。字喜隐。小字陈六。契丹族。皇族季父房之后,检校太师耶律吴九子。史载其幼好学,书过目不忘。通习契丹文、汉文。于诗尤工。兴宗朝入仕,重熙(1032—1055)初补牌印郎君,累迁枢密直学士。曾
见“阿史那德温傅”(1241页)。
即“颙琰”(25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