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国犹太人

中国犹太人

古代移居中国犹太人的总称。元代汉籍称“术忽”或“主鹘”。阿拉伯语“犹太人”音译。因宗教、习俗与回回人相近,入寺时须用蓝布缠头,清代史籍又称之为“蓝帽回回”。从19世纪在开封发现的犹太碑文推测,其徙居中国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始于汉代,与当时的丝绸贸易有关。也有人认为始于后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从移居开封犹太人判断,约公元前即已离开本土,后进入中国,故其众不知“犹太人”名称,而自称“一赐乐业”(“以色列”之音译),信仰“一赐乐业”教,以《摩西五经》为圣书,只遵奉《旧约》首5卷的《道经》、或《正经》。平时也行沐浴斋戒,每天早、午、晚三次。礼拜时面向西方圣地,脱鞋,戴蓝帽,妇女不戴头巾,由“掌教”会诵《五经》。礼拜寺内设有祖堂,祭祀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等人;还设有皇帝“万岁牌”。每七日于安息日(星期六)行斋戒,停止一切活动。尊崇孔子,每年春、秋二季至孔庙祭祀。伦理思想与儒教大都相近。清代以前,南京、北京、杭州、扬州、宁夏、苏州、泉州等地,都有其分布,但数量估计不多。人口最集中的主要是开封,初有73姓(一说70姓),500余户,约2500人。至清代,人数锐减至1000人左右,后因寺毁丧失宗教信仰,有的同化于回族,有的同化于汉族。

猜你喜欢

  • 毫兀真女姑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毫兀真女姑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石烈。“女姑”,又译作“女古”,《辽史·国语解》

  • 高良惠

    1160—1227西夏大臣。夏仁宗时(1139—1193)枢密直学士高岳孙。为人忠厚。有治世之才。神宗时常论国事而不被取信。献宗乾定元年(1223),任右丞相,以蒙古势强,夏国日衰,首进和金3策,被采

  • 寒食茶礼

    朝鲜族祭祀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从冬至数起第105天为寒食日,为清明前一日。是日,人们携带供品纷纷到祖先坟地扫墓祭祀。此俗可能源于汉族之“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山中

  • 七族黄番总管

    清朝对裕固族首领的称号。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部落,各设正副头目,册封其总头目为“七族黄总管”,赐黄袍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并分授各部落头目以“守备”、“千总”、“把

  • 顾嘉堪布

    1897—1944近代裕固族著名宗教首领。喇嘛教堪布(僧职名称)爱国人士。本名罗桑青利嘉木措,今甘肃肃南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提出“守边御侮、守土有责”,认为“护教救国皆大事,而救国尤重于

  • 出河店之役

    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的战役之一。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宁江州战役辽军兵败后,于十一月,辽都统萧糺里(一作萧敌里、萧嗣先)、副都统萧挞不也(野)将步骑10万会于鸭子河(今东流松花江西段)北

  • 使马鄂伦春

    见“使马部”(1457页)。

  • 达失干

    见“者舌”(1348页)。

  • 恰域拉主万户

    详见“恰域万户”(1725页)。

  • 阿旺曲丹

    1677—1751清代西藏地方高僧。藏族。为西藏热振寺一世(一作六世)呼图克图。亦称脣徵阿齐图诺门罕,为出任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生于青海黄河南岸尖扎噶摩浦地方。康熙二十六年(1687),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