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巴教

东巴教

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多神宗教。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天、地、日、月、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有神灵,也崇拜鬼魂和祖先。奉“丁巴什罗”为该教始祖。其经书称《东巴经》,巫师叫“东巴”,故称。流行于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西部地区。据传是喇嘛教的一支。“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起学经时,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故纳西族认为中甸北部地区是东巴教的圣地。没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也没有寺庙和统一的宗教组织。唐代以来的纳西族与吐蕃接触频繁,受西藏的本教影响较大,供奉的神祗与本教大体相同,做法事时采用藏文经咒,经书中不仅有藏语借词,还记载有喇嘛的一些事迹。做法事所用的道具较简单,只有神像、法权(刀、叉)、铃、钹、五幅冠等。宗教活动频繁,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丧、年节、求寿、祈年、动土、问子、 卜命、治病、驱鬼、祭天、祭祖等,无不求助于东巴。

猜你喜欢

  • 廓州

    州名。汉为西羌地,后为吐谷浑所据。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太子西征吐谷浑,得其河南(黄河以南)地,取廓清之义,置此州。治所在浇河故城(今青海贵德附近)。隋大业(605—618)初,改置浇河郡。唐

  • 行宣政院

    元代官署名。亦称宣政院分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兼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军民事务。二十八年(1291),置行宣政院于杭州;至大四年(1311)撤销。延祐五年(1318

  • 裴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婆多吐水(一说约今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内)。后该部人均以部名为姓氏。金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该部首领斡不率众归附完颜部。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

  • 冷面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其原料“用荞麦面、沈菁菹、菘菹和猪肉”。菁菹,即腌的韭菜花;菘菹,指腌的青菜、白菜或黄芽菜。今调料种类略有增加,不仅有猪肉、白菜,还

  • 永因记比

    壮语音译,意为“投石记年”。旧时壮族民间记年法。流行于广西环江、凤山、隆林等山区。其法:婴儿初生,即取竹筒一具,每当月圆,知为一月,即投一颗小石子入竹筒中,封其口;满一年,打开封口,取出小石,改投一颗

  • 朵甘陇答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密切,贡使进京初以每年一贡,领取朝廷给与的勘合,於四川比号,从雅州(今雅安)入朝。成化后,3年

  • 塔海绀卜

    蒙古国将领。又译塔海绀不、塔海甘卜、达海绀卜、答海绀卜。太宗六年(1234),灭金后不久,受命统兵征四川。次年,蒙古军分三路攻南宋,任都元帅,随皇子阔端率西路军,由秦、巩入四川。攻石门,招降亡金便宜总

  • 贞孝公主墓志碑

    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第四女墓碑名。1980年10月出土于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贞孝公主墓甬道内。碑作圭形,高1.05米,宽0.58米,厚0.26米,完好无缺。现藏吉林省延边博物馆,《渤海史稿》、《黑龙江古代

  • 野驼蹄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北方游牧民族将其猎获后,或驯养为役畜,或宰杀充食,其水囊亦可为沙漠中的行人提供饮水。驼蹄富营养,与熊掌齐名。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

  • 完颜习不主

    金官员。女真族。完颜氏。年16,从攻宋,下怀仁县,功最。从完颜宗辅经略陕西,入丹州,取巩州,皆以少胜宋兵。又以兵5千败吴玠之众3万。皇统二年(1142),授同知临洮尹。历官孟州防御使及临洮、京兆、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