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盐铁使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上京道(治所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财政,不唯掌“盐铁”。契丹虽于南京(今北京)置三司使司,而制与中原不一,不主全国财政,另置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西京计司等,分理各道财政,职同三司。曾三度出使契丹的余靖于《武溪集》中记:“胡人司会之官,虽于燕京置三司使,唯掌燕蓟涿易檀顺等州钱帛耳。……上京置盐铁使,饶、泽等州隶焉。……置使虽殊,其实各分方域,董其出纳。”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上京道(治所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财政,不唯掌“盐铁”。契丹虽于南京(今北京)置三司使司,而制与中原不一,不主全国财政,另置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西京计司等,分理各道财政,职同三司。曾三度出使契丹的余靖于《武溪集》中记:“胡人司会之官,虽于燕京置三司使,唯掌燕蓟涿易檀顺等州钱帛耳。……上京置盐铁使,饶、泽等州隶焉。……置使虽殊,其实各分方域,董其出纳。”
见“狐偃”(1481页)。
金代有关铜的禁令。以战争频仍,财政紧张,铜钱短缺。铜是铸钱的原料,为确保铸钱用铜,制定许多铜禁。正隆二年(1157)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大定八年(1168),重申禁止销钱作铜令。大定十一年
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典。契丹开国初,神册六年(921)五月,国主耶律阿保机“诏定法律,正班爵。”(《辽史》卷2)命耶律突吕不撰成此法,开契丹王朝条例法典之先声,成为契丹国基本法典。
见“嵬名氏”(2220页)。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
?—1596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领主。又称恩克跌儿歹成台吉、瓦剌它卜囊,简称永邵卜。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博迪达喇长子。父卒,继领永谢布万户,驻牧于大青山北面。隆庆五年(1571),明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史料。张其勤编。24卷,存23卷。首页简录崇德七年至八年(1642—1643)史事。余为顺治迄同治未年重要史料的辑录。著者为驻藏帮办大臣联豫随员,光绪末年随联豫入藏掌文案工作,著手编
1866—1914清末考据学家。字捍郑,一字感莼。江苏吴县人。幼喜治经,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官居吏部主事,于上海创建实学报馆。后赴日本考察学务。三十三年(1907),调任学部图书
见“夷离毕”(760页)。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林西县长修纂。民国二十年(1931)成书。5册,大16开,线装本,铅印,约9万字。共5卷:卷1为地理志,包括疆域、山脉、河流、道路、桥梁、公廨、县城、区村、古迹、义田。卷2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