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三岩

三征三岩

清朝征讨三岩的战争。三岩位于西藏东部与四川交界处,为由川入藏的要路。其头领屡唆众劫掠官兵、商旅,梗阻通道,清政府为确保由川入藏之路畅通,曾多次用兵征讨,其中重要者有三次:(1)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其劫掠达赖喇嘛购买之茶包、马匹,并击毙护送人员,清廷令驻藏帮办大臣索琳和西藏噶伦班第达率兵300随同成都将军特成额所遣总兵成德、游击袁国璜赴江卡往剿,执杀其首领安错,将同谋白马四朗等监禁于成都。事后,于要隘处,移驻绿营官兵稽查、弹压,令德尔格忒土司酌派大头目协同管束,设守备各员分驻。(2)光绪八年(1882),以三岩历年出劫,巴塘粮员稽志文赴竹巴笼地方,于要路各处派泰宁营兵丁逐段驻防,令土司严缉,驻藏帮办大臣维庆亦派兵查办,共同围攻紫打寨,击毙其首领霞朵。其善后照越嶲夷卡例,令各献头目在巴塘作人质,责成擦纳喇嘛出结具保,三岩为患历百年,经此次调兵查办,终使川、藏大道畅通。(3)以其劫掠递送驻藏大臣公文之台兵加以残虐,撕毁公文,于宣统元年(1909)委知府傅嵩炢率各营兵五路进剿,与自云南还师,途经该地之新军统领凤山会师,合攻,又出示招抚,三岩被肃清。事后,照巴塘例,改设流官管理,纳粮税。

猜你喜欢

  • 帕玉乃卡

    藏语音译,“乃卡”是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所置管理珞巴族贸易事务的机构。亦有“货栈”之含义。“帕玉”指则拉岗宗“帕玉仲错”即十二个村落所在地的地域名,位于今米林县南部、纳玉河与雅鲁藏布江汇合处一带。乃卡设于

  • 元魏

    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氏而得名。参见“北魏”(529页)。

  • 苻融

    ?—383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前秦国君※苻坚季弟。文武兼备,聪辩明慧,善谋略,精骑射。崇尚黄老之学,著有《浮图赋》,壮丽清赡,世咸珍之。苻健在位时(351—35

  • 东科尔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洞阔寺。在青海湟源县。清顺治元年(1644),由四世东科尔活佛多居嘉措创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乾隆元年(1736),由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移建于今址。为与西康母

  • 无雷

    西域古国名。王治卢城(今伊西洱库尔以东的帕米尔一带)。西汉武帝(前141一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0,口7000,兵3000。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居民从事游牧。属西域都护。

  • 陆叡

    ?—496北魏大臣。字思弼。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平原王陆丽次子。年10余岁,袭父爵为抚军大将军、平原王。沈雅好学,折节下士。任北征都督,拜北部长,转尚书,加散骑常侍。太和八年(484),与陇西公元琛

  • 拉甫果嘎

    赞普埃肖列时首席大臣。为“吐蕃七良臣”之一。吐蕃人。大臣※茹莱杰之子。首创以“托卡”(双牛一日所耕土地的面积)作为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即唐书所载之“突”这一量词的由来。又规定以“兑”作为统计牲畜头数的

  • 刃水

    古水名。所指众说不一,主要有四说:或认为是嫩江下游西岸支流绰尔河;一说是嫩江中游支流阿伦河;有说是阿伦河南之音河;旧说为济沁河。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入室韦族境途经此水。

  • 塔勒奇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由绿营汉军屯镇守备驻扎。城小。嘉庆七年(1802)扩建。位于今新疆霍城县西塔尔其。

  • 安化蛮

    宋代对安化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安化州,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抚水州改置,故亦称※抚水蛮。以蒙姓为酋长,民有区、廖、潘、吴等姓。其民曾屡起事,反抗官府。绍兴三年(1133),蒙全剑等集800余人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