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佛祖

三佛祖

云南西盟地区拉祜族宗教和政治领袖。清道光至光绪(19世纪)间人。拉祜族。李姓。因传授佛教,以“三佛祖”闻名。当地佤族也视其为西盟地区大头人。曾参加双江、澜沧一带拉祜族农民反清斗争。失败后为逃避清军追捕,率部分拉祜族及一些傈僳族和汉族避居交通闭塞的西盟山区,建佛寺,立村寨,与当地佤族发生密切关系,以武力和宗教相结合的办法,获得对佤族的统治权,将佤族原部落划分为西盟、力锁、马散、岳宋4个“脚马”(行政单位)。西盟脚马辖西盟山附近几个拉祜族、汉族村寨,命汉人舒志清管理。力锁脚马辖10余个拉祜族、佤族村寨,命拉祜族扎拉管理。马散脚马辖20余个佤族村寨,命拉祜族扎谢管理。岳宋脚马辖30余个佤族村寨,命拉祜族扎得管理。在脚马之下,又委佤族原有部落头人为客长、新管、新爷、管事等官职。对冲破西盟佤族地区原来的闭塞状态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外地拉祜族和汉族到西盟地区者日众,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促进了佤族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佤族在思想上也受到佛教的某些影响。清朝政府鉴于已成现实,遂于光绪十七年(1891),委其为西盟土千总。

猜你喜欢

  • 昆墟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约位于今阿富汗迈马纳城地区)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温都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属胡里改女真。分布于来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境内有星显水,阿斯温山。地产铁,民居有以锻铁为业者。是当时女真族中强大的部族之一。景祖乌古鹖

  • 锡伯八屯

    清代新疆锡伯族聚居单位。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为加强伊犁边防,自盛京(今沈阳)移锡伯族千余名官兵及其眷属,至新疆伊犁河南岸驻屯,计口授田,使自耕自食。以所部分八旗,每旗设一屯,故称“八屯”。

  • 锁柱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查礼特氏。世居乌喇特地方。康熙十五年(1676),以署骁骑校从征耿精忠,至江西,随定南将军希尔根破敌总督姜德滨于弋阳县,又败敌总兵柯腾。十二月,随安南将军觉罗舒恕等领兵至南康县

  • 通制条格

    书名。元法令类编。《大元通制》条格一纲的残存部分。现存22卷,凡646条,约占原条格一半强。包括户令、学令、选举、军防、仪制、衣服、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杂令、僧

  • 乌塔汗

    皮口袋。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为旧时鄂伦春人皮制用具的一种。以4条犴大腿皮或2个犴头皮制作,3—4天做成,可用十几年。每只可装粮食或肉干50斤。黑龙江省逊克、呼玛和爱辉县

  • 晶河

    ①清代新疆河名。见《西域水道记》等书。西蒙古语“晶”为“蒸甑”之意。即今新疆精河。源出天山,三源合而北流,经安阜城(今精河县城)西,北入布勒哈齐池(今艾比湖)。 ②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 帖麦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帖篾额赤”、“铁篾额臣”。《元朝秘史》释为“放骆驼的”。《元史·兵志》:“放骆驼者,曰帖麦赤。”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始置。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

  • 长寿天亲可汗

    ?—789唐代回纥汗国第四代可汗。名顿莫贺,亦称顿莫贺达干、顿贺达干。药罗葛氏。※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移地健从父兄。初任宰相,唐大历十四年(779),劝阻移地健勿犯唐遭拒绝,遂利用回纥内部原信奉的萨满教与

  • 大昭寺志

    书名。全称《大昭寺志水晶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年)撰。成书于1645年。全书21页,收在《五世达赖全集》。另有单行本传世。主要记载吐蕃松赞干布时建大昭寺始末。该书对唐以来藏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