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共妻、父子共妻等。各夫一般有自己的住室,妻子轮流与之同居。所生子女有的名义上全归长兄或第一个丈夫,有的由妻子指定父亲。妻子对各夫若能一视同仁,团结协和,会受到舆论赞扬;如有偏爱争执,将受到社会指责,诸夫也将在外另寻新欢,或借机打骂。《隋书·西域传》早有“兄弟同妻”的记载,明代方凤撰《夷俗考》:“无兄弟者,结义他人,方得共妻”。近代我国藏、门巴、珞巴及部分纳西、赫哲族中,不同程度残存着一妻多夫制家庭。其存在原因或系群婚残余影响,或女少男多,或为不使财产分散,以减少差役赋税等。

猜你喜欢

  • 上三旗

    清代满洲八旗组织的序列。居下五旗之前。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警卫宫禁,由皇帝亲自控制;

  • 契丹语,意“水”(“山水”之“水”)。辽圣宗开泰九年(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奉使契丹的宋使宋绶《上契丹风俗》记曰:“蕃语……水为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一说,可以蒙古语usu(水)相比勘

  • 张忻

    ?—1658明末大臣、文史家、诗人。字静之,山东掖县人。回族。出身于官宦世家。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河南夏邑县知县,授吏部主事、迁太常寺卿,因得罪中贵,贬归故里。以地方变乱,莱州被围,倡守御,

  • 张承奉

    ?—914一作张奉。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人。※张议潮之孙。唐昭宗光化三年(900),被唐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天祐二年(905,一说三年),建西汉金山国,自号“西汉金山国白帝”、“圣文神武白帝”、“圣文神

  • 卡亚玛

    见“斤勒”(372页)。

  • 拓跋直懃驾头拔羽直

    见“元羽”(225页)。

  • 称海宣慰司

    元边疆地区行政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建和林行省时置。隶岭北行省。司治镇海战,又作称海城,故址约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之东,为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命大臣镇海领所俘人户就地屯田,于兀里羊欢之地建筑。因地近金

  • 圣神宣献皇后

    见“萧绰”(1990页)。

  • 潘六奚

    见“破六韩”(1847页)。

  • 俄都木

    牛乳制品的一种。鄂温克语音译。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地区。制法:将酸奶倒入锅内,加火烧热使水分解出来,取出水后再继续加火排除水分,成粘性碎块,遂成。喝茶时的传统食品,代替面包和点心,也是款待客人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