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夷
亦作伯夷、僰夷。古族名。即唐宋时的白衣,后成为傣族的专称。明时分为大百夷和小百夷。清代多写作摆夷。
亦作伯夷、僰夷。古族名。即唐宋时的白衣,后成为傣族的专称。明时分为大百夷和小百夷。清代多写作摆夷。
相传为夏桀时太史令。见桀迷惑、暴虐,遂出其图法(绘有先王政绩之图)泣谏,桀不听,乃投奔商汤(《吕氏春秋·先识》)。
一作把土鲁、巴兔图。蒙语、满语为勇士或勇敢之意。是清代赐于有功武职官员的勇号。赐号之制分为两类,一类仅称巴图鲁,另一类于巴图鲁之上冠以清字(满文)或汉字美称。冠以清字者,称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爱星
官署名。即殿中省尚衣局,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衣局。
1837—1911清末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字仁山。居士。少时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之学。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后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并于刻经处设祗洹精舍、佛学研究会,
又称降、江成、江武。夏王。泄之子。即位后曾伐九苑(今地不详)。见《古本竹书纪年》。
?—447一作沮渠茂虔。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公元433—439年在位。卢水胡。沮渠蒙逊第三子。初历酒泉、敦煌太守,后立为世子。永(承)和元年(433),嗣河西王位。嘉文学,重用阚駰、张湛、刘昞等,一时河
书名。清柳堂主编,傅晓麓编次。二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柳氏知东平县,其时八国联军已陷京津,各地教徒纷起报复。是记为柳氏在东平任内亲判教案事。所记系据札文、呈词、堂判、禀批原文。对当时教徒迫
明河南永城人。原为卜者。崇祯十四年(1641)由牛金星荐,投入李自成农民军,献“十八子主神器”谶言。身材矮小,军中呼为“宋矮子”或“宋孩儿”。十七年任军师。李自成死后为清军所俘,乃降。一说遭杀害。
指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夏代(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或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七世纪或前十六世纪)的文化遗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古籍记载的夏人活动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发现二里头文化,在考古学发展序列上补足中原地区龙
?—1399明初人。洪武时历官锦衣指挥佥事、河南卫指挥佥事。建文初,为北平都指挥使,得帝密令,监视燕王,至燕王称病不出,知其有变,乃部署九门守卫以防燕。建文元年(1399)七月,为燕王诱入王府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