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
一作昙峦。南北朝时雁门(治今山西代县)人。少年出家,初研四谛之性并注解《大集经》。后因病改学道家方术,“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梁大通年间在江南结识道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欲寻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阳,遇印度僧人菩提留支,得《观无量寿经》,遂焚《仙经》,专修净土,终成净土宗之第三祖。东魏孝静帝尊之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玄中寺。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
一作昙峦。南北朝时雁门(治今山西代县)人。少年出家,初研四谛之性并注解《大集经》。后因病改学道家方术,“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梁大通年间在江南结识道士陶弘景,得《仙经》十卷,欲寻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阳,遇印度僧人菩提留支,得《观无量寿经》,遂焚《仙经》,专修净土,终成净土宗之第三祖。东魏孝静帝尊之为“神鸾”,敕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玄中寺。著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
?—312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彦先。江南著姓。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亡,与陆机兄弟入洛阳,时号“三俊”。拜郎中,历尚书郎、廷尉正。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先后辟为僚属。以
商汤臣。参见“谊伯”。
以铁为铤的铜镞。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初。其铁铤可用一般锻件或白心可锻铸铁件。工艺程序是先作铁铤,后将其插入镞范,浇铸镞部,是中国古代金属锋刃器复合材料的工艺形式之一。优点是铤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东汉
479—494南朝齐武帝第十三子。字云宗。封巴陵王。永明中,官至北中郎将,南琅邪、南彭城二郡太守。郁林王时,萧鸾专权,以南彭城禄力优厚,夺而以南兰陵代之。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左将军。旋被鸾命中书舍人茹法
①官府文书名。宋尚书省移文六部,称“刺”。②常用文书名。又称“名纸”。官员互谒,皆用此通报。宋代监司、知州初上任,吏人参谒,先送上刺,称“衙谢刺”。
印染名词。指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周以前已出现,周代在品种、数量上已达相当规模,并设专职管理。主要品种有靛蓝,为最早利用的植物染料,传说夏代已有种植,沿用数千年。茜草,又名蒨草、茹藘、茅蒐,商周时期为主
1838—1891清广东大埔人,字子峨。同治进士。授编修。因李鸿章荐其通晓洋务,于光绪二年(1876)以侍讲任驻日副使,次年升正使。六年回国,授詹事府少詹事。九年任督办福建船政大臣。中法战争时,法舰在
西汉文帝元年(前179)以恒山郡改名。治真定县(今正定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县以南,曲阳、藁城、赵县等市、县以西,内丘县以北地区。景帝五年(前152)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复为郡,郡治移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治今河南光山县。属弋阳郡。大明后至南朝齐为光城左郡治。南朝梁及东魏、北齐、北周为光州及光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废入乐安县。
官名。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皇帝亲行南郊大礼临时设置,以参知政事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