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金司
官署名。又称山阴司。辽代置。在金山北,以阴山产金,故名。西京诸司之一,为控制西夏而设。后改为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属北面边防官。
官署名。又称山阴司。辽代置。在金山北,以阴山产金,故名。西京诸司之一,为控制西夏而设。后改为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属北面边防官。
官署名。明初都察院十二道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设监察御史三至五人。掌监察百官,以时巡按所部,追核刑名,照刷卷宗;并协管在京吏部、金吾卫、旗手卫、直隶苏州府卷宗照刷工作。建文中罢。成祖即位,
宋明理学术语。源出禅宗永嘉玄觉《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意谓万川之月实为一月之体现。以阐述佛教“佛性”说。朱熹及其门人常借以说明“理一分殊”之道理。陈淳说:“总而言之,只是浑
清江苏武进人,字佩青,号鹤江。嘉庆进士。初任御史,寻外放,历官陕西、湖南、云南、江西等地。久任江西布政使,能注意民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任江西巡抚,次年免职。寻卒。
指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易·象》:“天行健。”意谓自然界运动变化是永恒的。《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谓自然界运动变化有自身的规律,与社会治乱无关。《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
北魏长乐(今河北冀州)人。好阴阳术数,自云曾求学于成公兴,习《九章》、《七曜》。太武帝时为算生博士,给事东宫西曹。曾奉太子晃命撰《四序堪舆》一卷,于太安四年(458)夏上之。后行于世。
163—212东汉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文若。少有才名。中平六年(189)举孝廉,迁亢父令。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旋至冀州,依袁绍。初平二年(191)归附曹操,为操重要谋士。先后任奋武司马、镇
官名。三国魏置牧官都尉,掌牧场。晋因之。十六国前秦亦置。
书名。明何心隐著。参见“爨桐集”。
历(曆)东汉时制定的历法。章帝元和二年(85)由编訢、李梵等造,并在全国推行。以十九年为一章,一回归年为365 日,故称“四分”。一朔望月为29 日,以四章七十六年为一循环,谓之一蔀;日之干支
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山海关。其地险要。《元史·文宗纪》:致和元年(1328)八月,“发中卫兵守迁民镇,……又发宗仁卫兵增守迁民镇,……发平滦民堑迁民镇,以御辽东军”,并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