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刑部

刑部

官署名。(1)掌管刑法的机构。西魏恭帝三年(556)置,隶秋官府,以刑部中大夫为长官,小刑部下大夫为次官。北周武帝一度省废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隋初置都官部,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为尚书省六部之一。置尚书、侍郎各一人,领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唐沿置,与御史台、大理寺合称三司,共同会审重大案件。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改称司刑、秋官、宪部。北宋初置判部事一人或二人,以御史知杂以上或朝官充任,掌复查大辟已决案件及官员叙复、昭雪等事。元丰改制,并审刑院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归刑部,置尚书、侍郎等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等部务。辽置为南面官署,设置不详。金初与左、右司同署,天眷三年(1140)始分置,隶尚书省。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掌律令、刑名、关津、勘鞫、追征给没及监户、官户、配隶、城门启闭、官吏改正、功赏捕亡等事。下辖万宁宫提举司、庆宁宫提举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以兵、刑、工为右三部,至元元年(1264)始分置,隶中书省。设尚书三人,并置侍郎、郎中、员外郎,掌刑法政令诸事。下辖司狱司、司籍所。明洪武元年(1368)沿置,隶中书省。六年,置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四属部。八年,以部务浩繁,增设四科。十三年,罢中书省,直属皇帝,与都察院、大理寺合为三法司,会审重大狱案。设尚书、侍郎各一人,后增侍郎一人,遂分为左、右侍郎。四属部各置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四属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前,曾置行在刑部,置官如制。迁都后,去“行在”字样,以原刑部为南京刑部,并革北京清吏司,增云南、贵州、交阯清吏司。宣德中,弃交阯后遂为十三清吏司。清天聪五年(1631)置,以贝勒管部务,设满、蒙、汉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管理部务,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雍正十二年(1734)后,常命亲王、郡王管部,皆特简,非常员。嘉庆四年(1799),定以大学士兼理部务,设满、汉尚书各一人,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又设满、汉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司务、司狱、司库、笔帖式等官。所属直隶、奉天等十七清吏司以及督捕清吏司、总办秋审处、减等处、律例馆、提牢厅、赃罚库、赎罪处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法部,为司法行政机构,不再掌管审判之事。(2)隋代为都官部属部之一,置侍郎等官。唐、五代为刑部头司。见“刑部司”。

猜你喜欢

  • 弦纹

    古代陶器或青铜器纹饰。系凸起或凹陷横线,环绕于器物表面。陶器多平行环绕多道,以形态分别称为凸弦纹或凹弦纹,多见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一般为一道至三道平行环绕,单独构成简单纹饰或与其他纹饰结合,盛行于商周

  • 春秋宋邑,后入楚。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春秋》襄公十年(前563):公会晋侯、宋公、卫侯等“会吴于柤”,即此。《水经·沭水注》引京相璠曰:柤,宋邑。在今山东微山县东南。《淮水注》又作“݉

  • 咨议官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九年罢。二十八年,于靖江府置咨议所,再置咨议一人。成祖即位,改咨议所为长史司,遂罢。清末陆军部亦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分属承政、参议两

  • 耘锄功

    北魏前期课田办法之一。即无牛家偿予有牛家代为耕田所付出之劳力。

  • 盟诅

    周代国族之间的协定形式之一。当时,国与国之间,或君与大夫之间,如有不协,往往举行盟会消除裂痕,重申旧好。盟会时,盟者要杀牲歃血(以口含血,或以指蘸血涂于口),在神前宣布必须共同遵守的誓约,表示自己的信

  •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

    篇名。近人梁启超撰。简介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生平及学说。以生物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以优胜劣败、天然淘汰理论,宣传必须富国图强。为二十世纪初介绍西方资

  • 汤悦

    即殷崇义。五代宋初陈州西华(今属河南)人。博学能文,仕南唐为宰相。自淮上用兵,凡书檄教诰,皆出其手笔,莫不典赡而切于事情。国亡归宋,因避讳改姓名为汤悦。奉诏与徐铉同撰《江南录》十卷。自言有陈寿史体,为

  • 东莞县

    ①西汉置。治今山东沂水县。初为侯国。《汉书·王子侯表》:元朔二年(前127)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即此。五年改为县。属琅邪郡。东汉属琅邪国。魏、晋属东莞郡。东晋移治东莞郡故城(今沂水县东北城子)。隋

  • 割禄

    即“葛逻禄”。

  • 考察政治馆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1905.11)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特设的临时机构。为政务处的分设机构。由政务大臣掌管,设提调二人。掌研究中外政治,择各国政治制度与中国体制相宜者,斟酌损益,纂订成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