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食医

食医

官名。① 《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君王钦食之医官。中士爵。《周礼·天官 ·序官》“食医”郑玄注:“食有和齐药之类。”贾公彦疏: “案其职云春多酸夏多苦之等,皆须齐和与药故同。郑云 ‘食有和齐药之类’,故在医官之内。”《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贾公彦疏:“掌和王之六食以下者,此等并是膳夫所掌,此食医调和而已。”②隋唐尚食局属官。隋文帝时隶门下省,炀帝时隶殿内省,置四人。唐隶殿中省,置八人,正九品下。掌率主食王膳。


官名。周置。掌调宫廷饮食。《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曰羞、百酱、八珍之齐。”

猜你喜欢

  • 观风整俗使

    官名。清朝为巡察地方,劝谕化导风俗而特设之官。雍正四年(1726),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获罪,世宗谓浙江士子浇漓,乃停其乡试,并设观风整俗使。后,福建、广东、湖南等省亦设,均属临时性设置,事毕则解。

  • 貂珰

    冠饰名。貂即貂尾,珰指金珰。汉朝皇帝近侍如侍中、中常侍服用,中常侍为银珰左貂。东汉专任宦官为中常侍,右貂金珰,貂珰渐为宦官代称。南朝宋以来,王公贵臣加侍中、散骑常侍,乃得佩带。

  • 中军使

    见“子城使”。

  • 御食使

    使职名。唐末所置内诸司使之一,掌御膳,昭宗天复三年(903)第五可、范曾为之。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改为司膳使。

  • 县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县师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方置一人,掌本方事务,下设小县伯下大夫、小县伯上士、小县伯中士以佐其职,领县大夫下大夫等官属。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 邮吏

    官名。驿站设此官,掌传递公文信件。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为向西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 仗内散乐

    杂任职名。唐太乐署置一千人,由乐户充任,掌乐舞承应之事。

  • 阁长

    宋朝宦官干办龙图、天章等阁俗称。

  • 礼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朝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 (1403) 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驿传科

    清朝兵部车驾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