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制用语。初指兼领、暂代,即已有本官本职,又暂行他官他职,而不居其位,不任其官。魏晋南北朝多为暂摄之意,常有以卑官领高职、以白衣领某职者。唐、五代以亲王、宰相为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节度使者谓之领、遥领。宋朝以官阶高而兼较低级职务为领。


兼任。高级官吏兼任低级官职称“”。《后汉书·孝顺帝纪》:“领护羌校尉卫琚追叛羌,破之。”参看“兼领”条。

猜你喜欢

  • 内行厂

    官署名。明朝宦官所掌之侦缉机构。始置于正德三年(1508)。时宦官刘瑾专权,置以侦缉官民隐事,并用以控制原有宦官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五年,刘瑾被杀,遂革。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直属机构。明武宗时宦官刘瑾

  • 巷伯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寺人,员额五人,在王的正内,为宫中近侍之官,掌王的内人及女官的戒令。北周依《周礼》置巷伯中士,正二命;巷伯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 降用

    清代吏部之处分制度。凡受降级处分之官员,就现任之级递降,照所降之级食俸,仍留现任,称为降用。其处分有三等,以级为差,有降一至三级之别。

  • 巡捕五营

    清代步军统领所属的绿营兵。详见“步军统领衙门”。

  • 南面财赋官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主要为钱帛、转运等官署、官员。有长春、辽西、平州三路钱帛司,各设都点检总其事; 又有诸转运使司、如奉圣、蔚、应、朔、保、西山等州,在山西路还设有都转运使司,各设转运使、副使、同

  • 李官

    官名。又称“李”或“理”。上古时代掌狱讼的法官。周朝设置或称“士”或“司寇”。《鹖冠子·近迭》:“苍颉作法,书从甲子,成史李官。”陆佃注: “成史,盖以狱成告于正者。李官,士师也。”

  • 带御器械

    官名。宋朝初年,皇帝选三班使臣以下或内侍武干亲信者为卫士,以防不虞,赐佩带橐鞬及御剑,称御带。真宗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选诸司使副充任。掌轮番宿直,或出领外任。仁宗景祐二年(1035),令

  • 掌设御侍

    女官名。金设此官,正九品,掌床席帷帐铺设等。见《金史·百官三·内命妇品》注。

  • 管领诸路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置总管府。十四年(公元1277年)以所隶人户善造作,拨隶中宫。十六年(公元1279年),立织染、杂造二局,各设提领所以司徭役

  • 中安少府

    官名,汉哀帝时置,为哀帝太后属官,掌中安宫财物,秩中二千石。《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帝太后称中安宫……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