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铜印墨绶

铜印墨绶

官制用语。即以铜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黑色的绶带,是标志一定官阶的服制,亦称铜印黑绶,规格在金印(章)紫绶、银印(章)青绶之下。汉朝规定吏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者,多应用铜印黑绶。魏晋南北朝时,一些官职的地位、职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所用印绶规格,仍依汉朝旧制。如尚书令、仆射主管国家日常政务,实际地位远在九卿(银章青绶)之上,州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亦高于郡太守(银章青绶)但尚书令、仆射及刺史的印绶仍沿用此规格。


官制用语,指六百石至千石官吏所用的印绶。汉制,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丞相、相国、太尉,皆金印紫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秩比六百石至千石者,皆铜印墨绶,如县令、谏大夫、车将、户将、骑将等。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如县长、县丞、县尉等。铜印,用铜铸刻的印;墨绶,黑色的印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其后,魏晋沿其制,但官职所掌,变化很大。渐变通成例,许应选者自行呈请,分发外省试用。试用有年,得由外省大吏量其资绩,报请授官。

猜你喜欢

  • 残吏

    残害百姓的官吏。《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五年)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 寿药房

    清末专为同治的瑜、珣、瑨、三妃设置的药房。属内务府,有医师二、三十人。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有关于寿药房的档案。

  • 军事部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七月十二日北京军政府公布的各部官制的规定,把陆军部、海军部、航空署和不属内阁管辖的参谋本部也合并在一起,组成军部,成为军政和军令合一的机关。设总长

  • 令状

    见“职令状”。

  • 荣禄大夫

    散官名号。金朝始置为散官,以授从二品下文官。元朝始置,改文官从一品,宣授。明朝文、武散官均置,从一品,初授。官名。金为从二品下文官,元为从一品文散官,明为从一品文、武散官,清为从一品封阶。见《金史·百

  • 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武类科目,于真宗、仁宗时诏举之。

  • 司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无此官,北周于春官府礼部下大夫之下置司玄中士,正二命;司玄下士,正一命。掌道门之政。

  • 大理司直

    官名。大理寺属官,北齐始置十员,从五品。隋朝沿置。唐朝置六员,从六品上,掌出使推按,凡承制推讯长吏,当停务禁锢者,请鱼书以往。北宋前期为寄禄官,不预本寺公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

  • 逋播臣

    不服君命的流亡散乱之臣。《尚书·大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疏:“《正义》曰:逋,逃也,播谓播荡,逃亡之意。”《汉书·翟义传》言翟义、刘宇、刘信、刘璜起兵反王莽,王莽仿《尚书·周

  • 京曹

    清代在朝廷各部衙门内任职的属官,司官以下,泛称京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