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盾署令丞
官名。汉代置钩盾令及丞,属少府,掌京城附近诸池、园苑及其中果蔬等种植之事。魏晋沿置,南朝不置,北魏无考,北齐始置钩盾署,置令及丞,又别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等六部丞。隋沿置,设令二人。唐沿置,掌供木炭柴薪、鹅鸭等陂池薮泽所出之物,以给宫廷及朝会、祭礼、宴飨宾客之所需。设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属吏有府、史、典事、掌固。
官名。汉代置钩盾令及丞,属少府,掌京城附近诸池、园苑及其中果蔬等种植之事。魏晋沿置,南朝不置,北魏无考,北齐始置钩盾署,置令及丞,又别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等六部丞。隋沿置,设令二人。唐沿置,掌供木炭柴薪、鹅鸭等陂池薮泽所出之物,以给宫廷及朝会、祭礼、宴飨宾客之所需。设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属吏有府、史、典事、掌固。
唐朝内官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玄宗开元 (713—741) 中置,各 人,正二品,共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六种女官的合称。即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新唐书·百官
二千石,本为俸禄级名,汉朝以谷为俸,其官级高低,以谷的石数为别。有时也指这一级俸禄的官。此处的二千石,指郡太守、郡尉及州的部分官员。墨绶,本意为黑色的印带,此处指六百石以上至二千石以下的官,这级官俸的
官名。即工部侍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工部侍郎。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工部侍郎为司平少常伯。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参看“工部侍郎”条。
参见“太子中盾”。官名。汉置,即中允,掌徼巡宫中。《汉书·叙传》:“成帝季年,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穉独不敢答。”注:“师古曰:盾读曰允。《汉旧仪》云秩四百石,主徼巡宫中。”
见“左右伯”。官名,掌管西方的诸侯,即西方之长。王莽时以大阿、右拂、大司空、卫将军、广新公甄丰为右伯;以太傅、就新公平晏为左伯。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禁游中士佐官,正一命。
清朝职官之一种。清制,凡未经实授之缺,谓之署缺。其分两类:一为奏署,即由各衙署长官题奏,经皇帝允准派署,称署某官。一为委署,即由各衙署长官派委署理,称委署某官,如委署主事,委署章京等。
官名。隋初于内侍省中置伺非八人,掌伺察非违之事。
海关组成部分之一。又称税课司,掌理关税行政,长官为税务司。依工作性质,其职员分为内班、外班、海班三种。内班,又称征税科,主要在办公室工作,处理关税、吨税的赋课、征收、统计、报告、会计庶务等关务。其人员
官场用语。宋朝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举人省试合格,因故未参加殿试,可赴下次殿试,称为还殿。宋代科举考试的一项规定。殿试的应举人因故不能殿试,可在下一次殿试时再行参加,称为还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