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都尉

部都尉

官名。自秦至汉武帝初,边境诸郡有的只设都尉,不置郡守,颇与东汉的属国相似。武帝以后,为了加强对新开辟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边郡均置太守,而且往往分部设置都尉,各典一区(若干县)武事。见于《汉书·地理志》者, 会稽有西、南(《太平御览》一七一《州郡部》引《汉地志》作东)两部都尉各一人;广汉有都尉及北部都尉各一人;牂柯有都尉及南部都尉各一人;陇西有南部都尉一人(此外当另有都尉);武威有都尉及北部都尉各一人;张掖有都尉二人,又有肩水都尉一人;酒泉有东、西、北三部都尉各一人;敦煌有中部都尉一人(此外当另有都尉);北地有北部、浑怀都尉各一人;上郡有匈归都尉一人,又有北部都尉二人;西河有南、北、西三部都尉各一人;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辽东均有中、东、西三部都尉各一人;雁门、上谷、辽西均有东、西部都尉各一人。此外,还有蜀郡西部两都尉, 见《史记·西南夷列传》;金城有西部都尉,见《汉书·赵充国传》。东汉边郡所设的部都尉,其见于《后汉书》者有辽东西部(见《和帝纪》)、安定(见《傅燮传》)、陕西南部(见《马防传》及《西羌传》)、金城西部(见《和帝纪》及《西羌传》)、张掖居延(见《郡国志》)、广汉北部(见《郡国志》及《安帝纪》)、蜀郡西部(见《郡国志》、《安帝纪》及《西南夷传》)、犍为南部(见《郡国志》及《安帝纪》)、益州西部(见《明帝纪》及《西南夷传)、九真(见《桓帝纪》、《南弯传》及《魏朗传》)、交阯(《见胡广传》)、会稽东部(见《顺帝纪》),、会稽西部(见《任延传》),共十三部都尉。部都尉佐太守分部主武事,兼主屯田之事。以东汉张掖部都尉为例,其所属武职,属于候望系统的有候、塞尉、候长、燧长;属于屯兵系统的有城尉、千人、司马;属于屯田系统的有田官;属于军需系统的有库令、丞与仓令、丞;属于交通系统的有邮驿亭长与关啬夫等。此外,自东汉中叶以后,部都尉与属国都尉亦管理辖区内的县政,如郡之统县。《宋书·百官志下》说:“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三国西晋时期,仍有部都尉与属国都尉,“都尉名称之可考者三十余,而都尉经改为郡者二十有五” (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卷上第三章《郡尉》)。而南朝时仅存一沅头都尉,亦于陈文帝时废。

猜你喜欢

  • 兵长

    官名,即兵之长帅。《后汉书·朱浮传》:“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南至良乡,其兵长反遮之。”注:“兵长,兵之长帅也。”

  • 中书博士

    北魏“中书教授博士”、“中书教学博士”的省称。

  • 湖广部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湖广部、刑部湖广部均置,各一人,从五品。掌本属部之事。参见“湖广部”。

  • 尚右郎中

    官名。南宋置,参掌尚书右选之事。

  • 太卜博士

    官名。北魏置,属太卜令,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七品下,二十三年职员令未载。隋朝为太常寺太卜署属官,置二员,掌教授卜筮之法。官名。北魏置,掌占卜。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卜署》、《魏书

  • 南学

    学校名。清朝国子监太学生在学肄业之处。雍正九年 (731) 置。经国子祭酒孙嘉淦奏准,获赐毗连国子监街南官房一所,为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往,遂有此称。设正、副管学官各一人,常川住学、管理学内事务。学生六

  • 内府局

    官署名。隋、唐内侍省所统诸局之一,掌中藏宝货给纳之数,供灯烛、帐设、汤沐; 置令二员、丞二员及诸属人等。官署名,隋唐皆置,属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内府局》:“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

  • 左旅贲倅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旅贲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 宣德门家事库

    官署名。北宋卫尉寺所属机构,掌皇帝祭天所需祭器什物。设监官二人,以登闻鼓院监门官兼领。

  • 采金局

    采金机构。北洋政府为解决铸币材料,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六月设置,属财政部。依照同年八月十一日公布《财政部采金局暂行章程》规定,设总办一人,技师若干人,文牍主任和调查主任各一人。后以收效没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