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早期的部落联盟是以血统亲属关系为基础的几个部落结合起来的集团。联盟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卫,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联盟各部落是平等的,联盟议事会由各部落的首领组成,没有相应的组织分工,或仅有很简单的分工,除处理联盟部落之间的问题外,主要是应付对外的战争。母权制崩溃以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既有兼并,也有融合。传说中的西北地区的炎帝部落、北方地区的黄帝部落与东方地区的东夷部落,是远古中国大地上的主要部落。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分别沿着河流向东方发展,终于与东夷部落相遇而发生战争。先是东夷集团的蚩尤战败了炎帝后裔的共工部,接着共工部向黄帝求援,于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蚩尤被杀。这时还没有脱离原始共产制,都不能对战败部落进行奴役,所以在打败对方之后,要末结为平等的联盟,要末把他们驱逐出原有的住区,蚩尤对共工采取的是后一种办法,黄帝对东夷部落采取的是前一种办法,在杀死蚩尤之后,找出少皞来抚绥东夷,自然是结成联盟了。炎帝后裔的共工部落联合黄帝战败蚩尤之后,在结盟过程中,为争当部落联盟的首领,双方发生了战争,黄帝部落三战三胜之后,也没有把共工消灭掉,而是结成了联盟,共工部落改用黄帝部落的名称,而且在联盟中位在颛顼部落之下。炎黄两部落与蚩尤之间的循环战争和结成联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促进了各氏族、部落之间及其内部的分工和交换,加速了社会阶级分化的过程;第二,促使不同氏族、部落之间融合,产生了华夏族;第三,从血缘部落发展为地域部落联盟,是氏族机构到国家的过渡形态。反映母权制崩溃以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兼并、融合关系的,是龙的崇拜的出现。龙是各氏族、部落用本氏族、部落图腾中最具有特征的部分共同融铸成的。龙的鹰爪是来源于以鸟为图腾的部落,虎掌来源于以猛兽为图腾的部落,蛇颈则是来源于以蛇为图腾的部落。龙的崇拜的出现,标志着由部落向国家迈进,离国家产生已经不远了。黄帝部落联盟之后,出现了融合炎黄与东夷三大部落集团文化的颛顼、帝喾时期,颛顼与帝喾两个部落联盟,虽还是属于前期部落联盟的性质,但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了,部落联盟大酋长的职权也较前大为提高。龙被看作是大酋长的化身和部落联盟的保护神。龙的神性,正好象征着大酋长的权力: 《山海经·海内经》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就是对大酋长权力的形象描写。随着部落联盟内部阶级分化的加深,部落联盟议事会也相应发生质变,由前期的民主性质蜕变为后期的贵族议事会性质。

猜你喜欢

  • 织染杂造局

    官署名。简称织染局。明朝分置于各府州,通计二十二处。各置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府织染局大使从九品,副使未入流。州织染局大使亦未入流。掌造各种织物,以供皇室官府之用。

  • 宝文阁

    宋朝阁名。仁宗庆历元年(1041),以寿昌阁改名。嘉祐八年(1063)英宗即位后,藏仁宗御书、御制文集于阁内。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以英宗御书附于此阁,置学士、直学士、待制,恩数与龙图阁同。徽

  • 场子

    宋朝下等役职名。通常差下户充,或招募,掌看守场务,保管财物。吏名。金置,属草场使,掌积垛、出纳、看守、巡护之事。

  • 主记

    官名。①长官亲近之吏,掌记录、文书。三国魏郡府、吴将军府置,北齐清都郡,邺、临漳、成安三县亦置。②东汉以来,常为“主记室史”等记室属吏省称。参见各条。官名。1、东汉以后常为“主记室史”等记室属吏的

  • 大司空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 即“大司工”。春秋战国晋、郑等国诸卿之一。掌土木工程,参掌国政。③《周

  • 诵诗工

    官名,王莽置,掌诵诗劝诫。《汉书·王莽传中》:“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及诵诗工、彻膳宰,以司过。”

  • 上官

    大官,高官。《商君书·农战》: “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1、大官、高官。《商君书·农战》:“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管子·小问》:“请仕上官,授禄千钟。”2、上级长官。《后汉书·任延传》:“帝

  • 门功曹书佐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所属佐吏,主选用吏人。官名,掌选用,属司隶校尉。见《后汉书·百官志》。

  • 贴房

    流外官名。宋于枢密院置贴房及守阙贴房,即贴司及守阙贴司之职。参见“贴司”。

  • 美御

    女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为三夫人之一。《汉书·王莽传下》:“备和嫔、美御、和人三,位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