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1、行政区名,相当于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少数民族)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其官有令、长、丞、尉。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万户为长;丞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见《后汉书·百官五》。

2、区域名。北朝的道可分三类:①军事区域。北魏在军事上设行台,其所辖区域称道。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皆沿其制。《隋书·百官志中》:“行台,在令无文。其官置令、仆射。其尚书丞郎皆职权制而置员焉。”②监察区域。《魏书·孝庄帝纪》:“以尚书右仆射元罗为东道大使,征东将军、光禄勋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后闻。”③军事区域兼监察区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兴和中,以为北道行台,巡检诸州,守令以下,委其陟黜。”

3、地理区划名。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天授元年派遣十道存抚使;神龙二年派遣十道巡察使;景云二年又派遣十道按察使,遂渐变成监察区。后又增为十五道,先后置采访使、观察使,节度使,道又变为行政区域或军事兼行政区域。

4、行省分治区域和监察区域。元朝置宣慰司道,为行省的分治机关,分全国为十一道,每道置宣慰使,掌军民事。另一种是肃政廉访司道,分全国为二十二道,每道置肃政廉访使,掌监察。明朝各省下设分守道、分巡道,长官称道员。清沿明制,而多兼兵备衔,管府州。又有督粮道、盐法道、巡警道、劝业道,其长官称道台。


政区、监察区及军事区域名。(1)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所设置的县称为道,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所谓“县有蛮夷曰道”。(2) 唐贞观初因民少官多,于是省并州县,因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经常派遣特使巡行地方。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掌与汉武帝时所设十三部刺史略同。唐初还有一种作为行军线路的道,如弓月道、定襄道、金牙道,用于对外行军作战之时,大致按行军方位、作战地点命名,长官称某某道行军总管。武德中分关中为十二道,置十二军,这种道则是军事防守区域。开元中就沿边及沿海的重要地区设八节度使,其辖区亦称为道。安史之乱以后,以军事统帅权与行政督察权相结合的节度使制遍及于全国,其辖境即称为道或方镇,即是州(郡)之上的高级行政区。辽亦仿唐制于五京地区设道。(3) 元代在中书省、行中书省之下置肃政廉访司及宣慰使诸道,各辖若干路,前者为省与路之间的一级监察区,后者则为行政区。(4) 明清时在省府之间所设的监察区称为道,有分巡道、分守道的区别,长官称为道员。(5) 北洋政府时期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全国各道根据辖区广狭,事务繁简、财赋多寡以及形势是否重要,分为三等。

猜你喜欢

  • 鸿胪寺

    官署名。北齐始置,设卿、少卿、丞各一员。职掌外国少数民族宾客接待、朝会及吉凶礼仪,兼管佛教、祆教寺庙,领典客、典寺、司仪等署。历朝沿置。隋初罢典寺署,增崇玄署掌管佛道寺观。文帝开皇三年(583)省入太

  • 奉圣侯

    晋朝、南北朝皆封孔子的后裔为奉圣侯。

  • 出使俄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四年(1878)设。正二品。六年,驻英大臣兼。十三年,驻俄兼德、奥、荷。二十二年后,不兼德、荷、奥。宣统三年(1911),兼瑞典。辖二等、三等参赞各一人,二等、三等通译官各一人,一等、二

  • 政令

    官府发布的施政命令。《周礼·天官·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孙诒让正义:“凡施行为政,布告为令。”

  • 巡城御史

    官名。又称“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御史”。清朝京都五城察院之长官。中、东、西、南、北五城,每城设满、汉各一人,由科道官内简派,一年一更换。掌稽查地方,厘剔奸弊,整顿风俗。官名。明代以监察御史巡视皇城、

  • 亲卫府郎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亲卫府置,员十人,品秩同朝奉郎,掌殿庭宿卫之事。选后妃之家有服亲属及翰林学士、三衙管军官在正任观察使以上者子孙充任。五年罢。

  • 正笺

    见“笺”。

  • 司录参军事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京兆府录事参军事置。其后西都、东都、北都三都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六府并置,各二员,正七品上。掌符印,参议府政得失。宋朝诸府置,掌府衙庶务,户婚诉讼,通书

  • 主泊山史

    县分职吏名。东汉置,见《隶续》一一《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因县境有泊潭山当平乡新道的要冲,故置吏以守护之。

  • 安北大将军

    官名。西晋置,安北将军资深者得为此职,职掌同安北将军。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十六国汉刘聪时,赵固曾任之,统兵攻晋。历代皆不常置。南朝宋二品,梁、陈皆较安北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