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过称

过称

官场用语。即对官员的称呼超过实际官衔。宋朝初年,殿直、承旨差出者称司徒,京朝官不分品秩高下一例呼为郎中。太宗淳化元年(990),规定台省官只许呼本官,太常博士以下并京官至大理评事不得呼郎中,诸司使、诸卫将军不带遥郡者及诸司副使不得呼太保,三班自供奉官以下不得呼司徒,京官自校书郎以下不得呼员外,待诏、医官不得呼奉御,府司录参军、县令不得呼员外,判司簿尉不得呼侍御。后内外官称仍多过资品。真宗咸平三年(1000),重新规定三省、御史台、九寺、三监、东宫常参官、京官、武班诸卫各呼本官,有检校兼官者许从高呼,节度、观察留后官未至检校太傅者许通呼太傅,横班、诸司使官未至检校太保许通呼太保,副使许通呼司徒。部分过呼成为合法。以后虽一再条制,过呼现象仍然存在。

猜你喜欢

  • 判大睦亲事

    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由判大宗正事改名,大睦亲府长官,从一品,置一员。官名。金初设大宗正府,泰和六年改称大睦亲府,掌敦睦纠率宗属钦奉王命。其长官称判大睦亲事。见《金史·百官一·大宗正府》。

  • 策封使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高祖遣使策封高丽王建武为辽东郡王。

  • 小司门

    即“小司门上士”的省称。

  • 同文寺大夫

    官名。见“同文寺”。

  • 行军总管

    官名。北周置。战时临时任命大臣为之,统兵出征,事讫即罢。在重大军事行动中,隶属于行军元帅。《周书·宣帝纪》: “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杞国公亮、郕国公梁士彦以伐陈。”隋沿置。开皇十

  • 河东南北路提刑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九路提刑司之一。掌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置于汾州。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等官。

  • 录事参军事

    官名。即录事参军。官名。亦称录事参军,晋始置,本为公府官,非州郡之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有军而开府者置之。自东汉起州吏有主薄,亦掌文书之事。隋初合并州军府与州府两系佐吏,于州唯置录事参

  • 右尚方丞

    官名。三国魏置,四百石、九品,右尚方令之副贰。西晋沿置; 南朝宋置一员,南齐一员;梁隶少府卿,为右尚方署次官,流外三品勋位。北齐太府寺右尚方署置为次官,从九品上。隋朝沿置六员,正九品,炀帝大业三年 (

  • 迁官

    官制用语。或仅称“迁”。指官员调动。《商君书·农战》: “常官治则迁官。”详见“迁”

  • 留中

    皇帝将臣下章奏留在宫中,或存档备查,或暂缓批答交议; 大臣亦借此陈述机密。明朝时为题奏文书处理方式之一。依制题奏批答,或下部议; 留于禁中不答不议,为留中。清朝制度,凡官员有奏章上呈,均需面交(或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