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部护军

诸部护军

官名。三国魏始置,其职为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其名号见于《通典·职官十八》“魏官品”条,有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与诸护军。十六国时代西北诸国及北魏前期盛设护军,以统治既非本族又非汉人的地区。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十《郑能邈修邓太尉祠碑》记苻秦时代的冯翊护军,“统和(戎)、宁戎、鄜城、洛川、定阳五部,领屠各、上郡夫施、黑羌、白羌,高凉西羌、卢水白虏、支胡、粟特、水,杂户七千,夷类十二种。”此类护军所统的诸部多分布在今陕西中部与甘肃地区,西及敦煌,东至晋西,自汉末以来少数民族多杂居在上述地区。诸部护军的地位自魏晋以来与郡守约略相当,其所统一般以户落为单位,不以土地为单位,其属官有司马、参军、门下督、功曹、主簿、录事、功曹书佐等员。至北魏太安三年(公元457年)文成帝改诸部护军各为太守,护军制度自此废除。东晋与南朝虽亦有护军之名,然仅加给其郡内有少数民族杂处的郡太守,非为专职,与北朝的制度不同。

猜你喜欢

  • 来化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拟厉锋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罢。

  • 飞骑将军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从八品上。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上。

  • 主席

    官名。政府组织采取委员制的,其领袖委员称主席。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省政府主席。

  • 山东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山东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人。洪熙元年 (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秩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

  • 乙室王府都监

    官名。辽朝置。乙室王府官员。官名,辽置此官,为乙室王的属官,佐乙室王掌管乙室部族事务。

  • 扎失哈勃极烈

    官名。金代设有此官,负责守官署。参看“勃极烈”条。

  • 典药吏

    郡门下吏名。南齐置,《南齐书·谢��传》载:永明中,为吴兴太守,“使典药吏煮汤失火……。”典药吏当是属于小史的一种。

  • 鸿胪寺少卿

    见“鸿胪少卿”。官名,为鸿胪寺卿之贰,即副卿、副长官。详见“鸿胪寺”条。

  • 大教习

    清朝对庶常馆中由大臣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翰林官担任之“小教习”。额设二人,满、汉各一人。凡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俱得派充。掌教习庶吉士满、汉文课程。参见“庶常馆”。

  • 奉义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诸葛亮收伏姜维后,辟其为仓曹掾,加此职,封当阳亭侯。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大通三年(529) 罢。杂号将军名,三国蜀置,姜维曾任此将军,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