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司
官署名。①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并归刑部都官司。②宋朝州府衙门下属机构。亦称牙司。掌州府衙前差遣、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编管等事。曾一度废罢,神宗元丰元年(1078)因司农寺请,复置。
官署名。①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并归刑部都官司。②宋朝州府衙门下属机构。亦称牙司。掌州府衙前差遣、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编管等事。曾一度废罢,神宗元丰元年(1078)因司农寺请,复置。
满语官名。汉译为“内大臣”。清朝侍卫处设,地位低于领侍卫内大臣。
卫将将与中书令的合称。卫将将为汉朝重号将军之一,位比公,平时掌宿卫,战时掌征伐。中书令,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事,曹魏时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掌国家机密,出纳帝命,会记时事,典
官名。三国魏置,著作局属官,协助著作郎、佐著作郎修撰国史。晋朝因之。著作局改为省后,为著作省属官。南北朝沿置。南朝宋时,吴癸曾制历法。《宋书·律历志下》: “元嘉二十年(443),太祖使著作令史吴癸依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诸房各设二人,比五品敕吏。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主管玉门关的军务,领营兵。张骏时隶沙州刺史。
官名。三国魏末置,西晋沿之。为匈奴中部长官,由“中部帅”改名,一说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改置。统六千余落,居大陵县。见《晋书·北狄传》、《刘元海载记》。参见“五部都尉”。官名。三国时,曹操把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城及四郊人民赋税征收。《周礼·地官》:“闾师,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征其赋”。官名。1、周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枢密院官员,在南枢密院直学士下。掌传达皇帝旨意。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置,掌太医之事。
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排一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辖全排。军官名。清末始置于新军,为队下所属各排之长,统领一排士兵。民国时期沿置, 为连所属军官,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