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郎

著作郎

官名。①三国魏明帝太和(227—233)中置,为著作局长官,员一人,六品,隶中书省。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改隶秘书寺,一说改隶时间在元康元年。后著作别自置省,仍以为长官,隶秘书省,六品。亦称大著作郎、大著作、著作、正郎等,掌国史及起居注的修撰。其下设佐著作郎(后改称著作佐郎),“佐郎职知博采,正郎资以草传。”(《史通 ·史官建置》)有时亦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在西晋、南北朝时为清要之官,出任者多为有名望的文学之士,亦有以司空、侍中、尚书等官领、典者。南朝宋时曾作为宗室的起家之官。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六班。陈六品,秩六百石。北魏中期於秘书省置著作局,设员二人,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上。北齐著作省亦置二员,从五品上。北周春官府设有著作上士,职掌同此。隋朝为著作曹长官,员二人,隶秘书省。初为从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正五品,后复降为从五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著作曹为著作局,仍为长官,员二人,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郎中,咸亨元年(670)复旧。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与著作佐郎分判局事,不再掌国史修撰之事。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奉议郎代之为新寄禄官,而以此职置于秘书省,为日历所长官,员一人,从七品。掌修日历,以宰执时政记、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并撰祭祀祝辞。元丰八年,诏吏部郎中曾肇、礼部郎中林希兼著作,以职事官兼职自此始。南宋因之。辽朝仍置为著作局长官。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设于著作局,员二人,从六品。掌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隶秘书监,减为员一人。元朝属秘书监,员二人,从六品。参见“著作局”。②东宫官属。明朝建文(1399—1402)中,在詹事府下设资德院,置为资德院属官,二员。成祖即位后罢。


官名。魏明帝太和中始置,属中书省,掌编写国史;其属有佐著作郎等。晋改属秘书省,后省并中书省。再后别置著作省(属秘书省),著作郎改称大著作,仍专掌编写国史。其后,宋、齐与晋同。北魏、北齐、隋皆置著作郎。唐代秘书省所属的著作局也置著作郎,掌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而编写国史的任务已由史馆承担。宋代著作郎掌编修日历。元代秘书监也置著作郎,协助长官掌历代图籍及阴阳禁书。见《通典·职官八·秘书监·著作郎》、《新唐书·百官三·秘书省·著作局》、《宋史·职官四·秘书省》、《元史·百官六·秘书监》。

猜你喜欢

  • 横榻

    侍御史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御史为端公南床、横榻、杂端”。

  • 京兆尹

    官名。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之一。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右内史置,职掌如郡太守。其地属京畿,为“三辅“之一,故不称郡。因治京师,又得参与朝政,故又有中央官性质。秩中二千石 (一说秩二千石),地位

  • 执戟

    ①皇帝的亲近侍卫。《汉书·惠帝纪》: “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执楯、执戟,亲近侍卫也。”秦、汉以郎中、中郎、侍郎等郎官执戟宿卫宫殿门户,故亦为郎官代称。② 武官名。

  • 军勋

    官制用语。即因军功而取得的勋级。北魏在每次战事结束后,由主将把部属的勋劳记载在勋书上,送吏部与中兵局,吏部根据勋书除官、进阶。孝庄帝建义元年(528)以前,叙军勋不得过于征虏将军,以后则可将余阶积以进

  • 翊麾副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七品下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置,为武散官,从七品。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 工房

    官署名。宋朝置,为六房之一。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设。属中书省者主行计度营造;属门下省者主行尚书省工房所上之事; 属尚书省者掌工作之事,如营造、鼓铸、屯田、桥梁

  • 内弘文院大学士

    见“内三院大学士”。

  • 审判官

    (1)北洋政府时期,大理院和地方各级审判厅的庭长、推事、推丞等通称审判官。(2)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于县司法公署,国民党政府设置于县司法处,均掌理审判事务。

  • 司功佐

    杂任职名。唐置于京县或畿县,其职掌相当于州的司功参军事。参见“司功参军事”。

  • 左右遂伯中大夫

    官名。北周依《周礼》置,为地官府所属,正五命。任左遂伯中大夫者,见《周书·赫连达传》:“六官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亦有不分左右的,《周书·儒林·乐逊传》:“保定二年(公元562年)迁遂伯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