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河府州县官
明制以沿河府、州、县官兼管河务。据《明会典》记载,有管河知州、管河知县、管河同知、管河通判、管河县丞、管河主薄、管河吏目、管河典史等名目,由管河道管辖。
明制以沿河府、州、县官兼管河务。据《明会典》记载,有管河知州、管河知县、管河同知、管河通判、管河县丞、管河主薄、管河吏目、管河典史等名目,由管河道管辖。
州分职吏名。北齐置,见“租曹从事”。
臣下向君王进言或上书,也是一种公文程式,即奏本。清朝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本、奏折、奏帖、奏疏等名称。详各条。臣向君进言上书贡献财物称“奏”。《史记·萧相国世家》:“主宗庙
西夏军队职官。在将佐之下,小首领之上。有权正首领。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道观为玄坛置,为玄坛监之副职。
将军名号。新莽置。《汉书·翟方进传》:“复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凡将军皆掌征伐。见《汉书·王莽传》。又《汉书·翟方进传》:“复拜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左备身府为左骁卫,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朝沿置,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左武威大将军,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名左骁卫大将军。德
清代县衙内部科房之一,设经承,掌理学务。
西夏官位。在中书、枢密位下,有谏臣、仁师、忠师。
即“额真”。
史官的别称。《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所以“记言”便成了史官的别称。